“礼者天理之节文”注释、译文和评析
【注释】孙奇逢:清初学者,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容城(河北徐水)人,万历年间举人,明亡后,隐居不仕;著理学宗传等。节文:制定礼仪,使之行之有度。说话是一是二:思想或观点的本意。
【译文】问:“礼是天理中行之有度的礼仪,到底是突出严,还是突出和呢?”回答说:“礼离开和就失去了真诚,和离开礼就没有节制。礼仪的制定出自天理,礼与和就不能分成两个不相关的东西。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一章中可以看出,圣人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评析】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遵循了几千年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几乎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但是,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它却成了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鞭挞中国传统文化的首当其冲的突破口,认为它制造等级观念、束缚人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进而用“封建”一词把包括“礼”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全盘否定与埋葬。固然,“礼”的道德思想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不乏一些被推到极端的恶例,但是它的主旨仍然是为了宣扬和建立一种报答亲情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和秩序,其中有些部分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发扬光大的万世不移的传统美德。回归不等于倒退,重建要比鲁莽的批判艰难百倍。
-
戚戚抱羸病,悠悠度朝暮。夏木才结阴,秋兰已含露。前日巢中卵,化作雏飞去。昨日穴中虫,蜕为蝉上树。四时未尝歇,一物不暂祝唯有病客心,沉然独如故。新秋久病客,起步村南道。尽日不逢人,虫声遍荒草。西风吹白
-
大车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 【译注】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全诗】 行路难 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
-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 前两句写乌孙公主以哀怨的语调诉说自己的
-
夫妇与家庭,相继成为一切文明社会的基本原素,这个缘由,我们以前已经加以阐发了。我们说过,它们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是因为那些情操基于强
-
小亭送别 〔1〕 后数日,生行,夫人及莺莺送于道,法聪与焉。经于蒲西十里小亭置酒。悲欢离合一尊酒,南北东西十里程。 【大石调】 〔玉翼蝉〕 〔2〕 蟾宫客 〔3〕 ,赴帝阙 〔4〕 ,相送临郊野。恰俺
-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出处】唐李白《春思》 【译注】 罗帷,丝织的帐子。这是思妇在向春风发问: 我 与你春风素不相识,你为何要进入我的闺房?表现她忠于所 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鉴赏
-
冬天,黄土高原干冷干冷的,行人稀少。可是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 首先是过“五豆节”。在腊月初五这一天,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五种豆子(红、绿、黄、刀、豌,一般不用黑豆)做五豆粥,在太阳出来以前就吃
-
每到秋来添,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清地。残蝉噪晚,甚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
-
典源出处 唐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韦皋昔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馆。姜氏孺子曰荆宝,已习二经,虽兄呼于韦,而恭事之礼如父也。荆宝有小青衣曰玉箫,年才十岁,常令只侍于韦兄,玉箫亦勤于应奉。后二载,姜使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