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清朝文献通考》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籍名著《清朝文献通考》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原名皇朝文献通考。典章制度史著作。因承袭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体例,故用此名。三百卷。由乾隆朝三通馆(通考、通志、通典)总裁、大学士稽璜、经筵讲官吏部尚书管理国子监事务刘墉、兵部尚书王杰、户部尚书曹文植,三通馆总理仪亲王永璇、大学士庆桂、戴衢亨、户部左侍郎英和、右侍郎陈希曾共同主持,参与编纂的有侍讲学士曹仁虎、陆伯焜,编修祝德麟、吴锡麒、余集、温汝适、崔景仪、朱珔、戴均元、胡敬、徐松、侍讲穆彰阿,以及监造、校对、管库等职,共一百一十七人。
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廷鉴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叙事止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设馆纂修,要从南宋叙到清朝。初与续文献通考混为一书。清朝皇帝以前朝旧事例用平书而述,而清朝的国号、年号、诏谕等,礼应敬谨拈行书写,体例殊难画一,乃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决定分编本书。
本书初用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二十四门分类之法。但乾隆皇帝认为将皇帝与诸侯、大夫、贤士都同列入宗庙考,是一种“儒生之识,于大典未克折衷尽善”(清朝文献通考凡例)。为了强调皇室的尊贵,皇帝命从宗庙考析立群庙考,记述非帝室的臣民,宗庙考专叙皇室。同样,郊社门也析立群祀考,全书共二十六门。
二十六门包括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群祀考、宗庙考、群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帝系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舆地考、四裔考。
子目也不与马氏通考完全相同,有所增删。田赋增八旗田制,钱币增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增八旗壮丁,土贡增外藩,学校增八旗官学,宗庙增安奉圣容之礼。封建增蒙古王公,只记封爵,已不同于马氏“封建”之意。市籴删均输、和买、和籴,选举删童子科,兵考删车战,都因清制所无而删。
清朝文献通考,集录清初到乾隆时的各种文献,并将皇帝谕旨、御制诗文有关典章、政治依类列于各篇之首。所记叙事,能寻源有据,分析有理,概括清立国之初至乾隆间的政治、经济的基本史料。
例如,田赋之制,首列正课,次八旗田制、次水利田、屯田、官田。
记正课,“直隶民赋田,每亩科银八厘一毫至一钱三分零不等、米一升至一斗不等、豆九合八抄至四升不等。更名田(国初以明代各藩所占田,归民垦种,曰更名田。下仿此),每亩科银五厘三毫至一钱一分七厘三毫不等。农桑地,每亩科银一厘六毫八丝零。蒿草籽粒地,每亩科银五分至七钱二分五厘一毫零不等。苇课地,每亩科银一分至六分不等。归并卫地,每亩科银七毫二絲至七分九厘三毫零不等。”又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总计全国土田七百四十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五顷五十亩有奇,赋银二千九百九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一两、粮八百三十一万七千七百三十五石各有奇。
记官制,清初“内国史院,职掌记注诏令,收藏御制文字。内秘书院,职掌外国往来书札,并录各衙门奏疏及词状,撰拟敕谕祭文。内弘文院,职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御前,侍讲皇子,并教诸亲王颁行制度。”剖析清通政使司与明制的区别。清制,“凡内外臣工封事,许其自达。其陈事之疏,在京径送内阁,在外邮递至司,移送内阁,则皆进呈御览。无执奏之专,无封驳之重,无中蔽之隐,无参预之私。于庶事为大公,于群情为直达。此通政司一官,名虽沿而实则异”。又如记顺治时,官员内外互用。“翰林官外升职衔,正詹以布政使用,支正二品俸。少詹以布政使用,侍读学士以按察使用,侍读、中允以参政用。编修、检讨以副使用。”
记地方官制,“总督统辖文武军民,为一方保障。”巡抚,掌考察布、按、诸道,及府、州县官吏之称职不称职者,以举劾而黜陟之。用兵则督理粮饷。三年大比,则为监临合省之秀士,升于礼部。于一省文职,无所不统。”分析清制道员。“各道职司风宪,综核官吏,为督抚布教令,以率所属。”“初设布政使左右参政、参议,曰守道,每省无定员。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各以其职为名。按察使副使、佥事,曰巡道,亦无定员。提学、兵备、清军、巡海、水利、屯田、驿传、盐法诸道,各以事设各省要地,后因时裁撤,衔额无定,各视其升补之本职为差。如由京堂官补授者,兼参政衔。由掌印给事中、知府补授者,为副使道。由科道补授者,为参议道。由郎中、主事、同知补授者,为佥事道。守巡皆同。乾隆十八年,均裁去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衔,定守巡道均为正四品。”又记,知府“掌一府之政,教养百姓,为州县表率。佐以同知、通判。曰清军、曰捕粮、曰水利、曰屯田、曰治农、牧马、曰理事,各视其繁简而分掌之。”
据上,清朝文献通考是学习、研究清史的基本读物,是查考清朝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诸问题的百科全书性著作,历来为史家所重视。
清朝文献通考,初为武英殿刻书处印本,光绪八年(1882年),浙江书局刻本付印,传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收入此书,将原书名皇朝文献通考,改为清朝文献通考,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与前三通、续三通、清三通和清朝续文献通考合成十通,编有索引。索引除有检字索引外,还有条目、名物、制度、篇章性索引,检索比较方便。

猜你喜欢
  • 苏轼《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全诗鉴赏

    幽香结浅紫,来自孤云岑。骨香不自知,色浅意殊深。移栽青莲宇,遂冠薝卜林。纫为楚臣佩,散落天女襟。君持风霜节,耳冷歌笑音。一逢兰蕙质,稍回铁石心。置酒要妍暖,养花须晏阴。及此阴睛间,恐致悭墙霖。彩云智易

  • 《三国志·卞皇后传》译文与赏析

    卞皇后传卞皇后传 【题解】 武宣皇后卞氏,为人生平节俭,不喜华丽,二十岁时被曹操在谯纳为妾,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卞夫人成为曹

  • 欧阳修《劳停驿》全诗鉴赏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 徐渭《水仙六首(选一)》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水仙六首(选一)》咏水仙诗鉴赏 徐渭素

  • 管理的历史维度

    【3667】管理的历史维度(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 5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42元)△分4部分:国家发展;战略决策与执行;团队打造;

  • 杜牧《泊秦淮》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①秦淮:水名,穿过建康(今南京)古都流入扬子江。两岸酒家林立,热闹非 凡,乃豪族、贵官游乐之处。②商女:歌女

  •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

  • 刘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全诗赏析

    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

  • 《沁园春·问杜鹃赏析》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从杜鹃叫声的谐音“不如归去”展开联想,把杜鹃人格化,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单刀直入地责问杜鹃不以身作则——拼死叫别人回去而自己言“归”却不归。围绕归与不归的问题,下文几句分三层从正面加以评

  • 短语的功能分类

    (1)名词性短语 是指以名词为主体,性质和作用与名词相同的短语。它包括偏正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等。 例如:咱们自己 收获的季节 (2)动词性短语 是指以动词为主体,性质和作用与动词相同的短语。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