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题 解】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庆历三年王安石从扬州回临川时写下的散文,是他年轻时期散文的重要作品。文章标题用一个“伤”字,题眼活现,将全文内容贯串起来。“伤”是“哀伤、惋惜”之意,伤仲永即为仲永之事惋惜。文章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借事说理,讲了一个故事:宋朝有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自幼天资聪明,五岁能做诗,后来由于没有受到教育和坚持自学,逐渐把原来的聪明也丧失了。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一个人无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如果自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持自学,不仅难以长进,就连原来的聪明也保不住。天资聪明的人尚且如此,那些不具有这种先天条件的普通人,如果不肯学习和接受后天的教育,其结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全文先叙后议,叙事充分,议论精当。第一、二段只叙不议,为第三段的议论服务,前面的聪明、不学和“泯然众人”,正是后面议论的有力论据。后面的议论集中而强烈,如同画龙点睛,言简意赅地道破了“不使学”的教训,使前面摆的事实立即升华具有典型的意义,发人深省。文章不仅文理晓畅,层次分明,而且干净利落,精练生动。
叙事部分先扬后抑,对比鲜明。文章前面部分渲染了仲永幼年如何天资过人,让人看到了一个神童的形象,这是“扬”;继而叙述仲永因父亲“利其然”、“不使学”,最终变为庸才,这是“抑”。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之人”等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异常鲜明地突出了主题。本文的叙述部分还充满了感情色彩,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使人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劝人们立志于学的拳拳之心。
文章语言十分简练,仅以150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全篇行文严谨,力求简洁,其中每一词、每一句都能以一当十,具有精当、简洁的表达作用。例如开头用“忽啼”、“即书”、“立就”、“可观”等词语,字少意丰,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便跃然纸上。
-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
中经题解《中经》是与《本经》相对而言的。本篇的主旨是讲如何收服人心,使自己可以控制别人,掌握主动权。《中经》可以说是游说之士的心传
-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列宿专城且自娱,清名善最即前涂。江山乐国诚难会,风月诗家的不辜。未必晚成轮早达,好将高笑代长吁。公馀更励经邦业,思为清朝赞禹谟。
-
才有幕中士,宁无塞上勋。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
-
《先秦散文·列子·黄帝篇(节选)》原文鉴赏 范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誉满全球。这里的“仙”就是观音菩萨。托观音
-
何妨红粉唱迎仙,来伴山僧到处禅。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
-
这一首诗鲜明地标志着陆机思想的转变,是研究陆机的重要材料。公元296年(元康六年),陆机参加了当时权贵贾谧所罗列的“二十四友”。贾谧是贾后的侄子,借助贾后的淫威,怀有异心,他的组织二十四友,是有政治目的的。由于贾后专恣,贾谧权过人主,普遍引起了朝野的反感,因此二十四友自然受到正直人士的谴责,如阎缵上
-
【原题】:宫使枢密富丈和篇高妙所谓压倒元白末句许予尤非所敢承谨用前韵叙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