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 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 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 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①,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 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②。其言 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 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 时,皋陶为士③,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 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 可。鲧方命圮族④。”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 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 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⑤。”呜呼! 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 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 乎义,则流而人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 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 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 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 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 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⑥”夫君子 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 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释】①吁:叹息声。俞:应允。②祥刑:即详刑,用刑详审谨慎。③士:古 掌刑之官。④方命:抗命,违命。圮(pǐ)族:坑害族人。⑤不经:不按成法办事。 ⑥祉(zhǐ):喜悦。遄(chuán):迅速地。“诗曰”以下四句,语出诗经·小 雅·巧言。
【鉴赏】这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应礼部试时写的文章。题 目的意思是就刑罚、奖赏如何才能达到忠厚仁爱的极致效果而发表见解。 此文说理透彻,构思精巧,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此文 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对它十分赏识。
此文属科场应试文字。刑罚与奖赏怎样才能把忠厚仁爱之道发挥到 极致呢?作者认为赏以爵禄、刑以刀锯不足以体现忠厚之至。惟有赏疑 从与、从重,罚疑从去、从轻,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可使天下相率而归 于君子长者之道,这就是忠厚之至。
文章结构紧密而动荡开合。全文“疑”字是文眼,一篇主旨,从“疑” 字生发,当赏而疑,则宁与之,当罚而疑,则宁不致罚,就疑处见出忠厚来, 终不脱“疑”字。但开头从大处落笔,从历代圣王君子长者之道、忠厚之至 之风说起,末段引用诗经却均无“疑”字,这就是紧而不紧。另外,本文 有时议论生风,似不可止,但又突然打住,断以婉言警语,放得开,收得拢。
本文才学才气兼胜。苏轼富于才学,圣王之道,儒学经典,烂熟于心, 故引诗春秋,各种典故任其驱使,辐辏笔下。当他的观点找不到适 当的论据时,他又敢于发挥想象,杜撰故事,如“皋陶曰:‘杀之。’三;尧 曰:‘宥之。’三”就是他的“想当然耳”。有时笔势如长江大河,激情一泻 千里:“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 也。”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311-313页.
-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 (1) 船载以入 (2) 。至则无可用 (3) ,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4) ,以为神 (5) ,蔽 (6) 林间窥 (7) 之。稍出近之 (8) ,愸愸然 (9)
-
银塘朱槛曲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意思:身体没有像彩凤那样色彩绚丽的双飞翼,但心灵却能够像灵犀一样心领神会,没有障碍地互相理解和沟通。 上一句:只要心中有爱,即便身体没有彩凤般的绚丽翅膀。 下一句:只要心有灵犀,即可心意相通。【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学生必背古诗词带拼音,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拼音,带拼音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有注拼音)。1.《 江 南 》 汉 乐 府 liányâhãtiántián yúxìliányâdōng yúxìliányânán4. 《 咏
-
这是一首入律的七言古风,全诗十二行,以韵脚转换为标志,分为三层。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这两个比喻句,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一机杼。“捣麝成尘”、“拗莲作寸”,显示所受戕害凌迟之难忍。但尽管如此,
-
《学校,王政之本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秋海棠·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袁枚小朵娇
-
写这首诗时,杜甫尚未授官,安史之乱未起,虽有被遗弃的隐忧,但还没有完全失望,诗人还想通过友人的举荐或走“终南捷径”,以取得一官半职,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诗题中的郑驸马,即郑潜曜,玄宗女儿临晋公主丈夫。韦曲,在樊川(西安城南)。贵族家的园
-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 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 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 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