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宗定伯》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宗定伯
小说篇名。一作宋定伯。选自列异传。魏文帝曹丕作。或以为晋张华作。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本文写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少年宋定伯,勇敢机智,夜行逢鬼,毫不畏惧,机灵地回答了鬼所提出的种种疑问,用许多假象迷惑鬼,并从鬼的口中探听出制服鬼的办法,最后把鬼捉住。这个故事表明鬼不但没有什么可怕,而且人完全能够制服他。”侯忠义汉魏六朝小说史说:“这则著名的不怕鬼的故事,清新朴实,保留了民间故事的特色。它篇幅虽短,但情节完整,作者通过宗定伯逢鬼、识鬼、捉鬼的经过,刻画了宗定伯的勇敢、机智、可爱的形象。”又说:“宗定伯在艺术上以对话贯穿全篇,简洁而传神,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显得活泼有致。而在对话之中,人的形象和鬼的特点亦充分展现出来:宗定伯的机智、幽默,与鬼的愚蠢、鲁钝,形成鲜明的对照。小说最后写‘鬼大呼,声咋咋,索下,不复听之’,情态宛然,生动逼真,在志怪小说中堪称佳作。”
-
何义门先生值南书房时,尝夏日裸体坐,仁皇帝骤至,不及避,因匿坑中。久之,不闻玉音,乃作吴语问人曰:“老头子去否?”上大怒,欲置之法。先生徐曰:“先天不老之谓老,首出庶物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非有心诽
-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灵庞或夜
-
朱谦之 这次演讲是完全以我真情认识的真理为依归的。晓得怎样探求真理,就晓得怎样去做我的生活。 第一、二讲导言(上、下) 现在社会人生的不统一全由于信仰没有标准,你立一个真理,我立一个真理,其结果真理成
-
题解 本文选自《汉书·霍光传》。霍光(?—前68年),靠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从一个小县吏的儿子平步青云,得到汉武帝亲信,受遗诏,辅少主,在皇亲国戚的争斗中,变成权倾一时,威震人主,可以左右皇位继
-
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唐孟郊《 游子吟 》。 【意思】这首诗以清新淳朴的语言,真 挚深厚的感情,谱写了一首伟大母 爱的颂歌,千百年来
-
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迁善则其德日新,遂非则其恶弥积。
名言: 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迁善则其德日新,遂非则其恶弥积。 注释: 迁善: 变好。遂非: 成其过。 句意: 聪明的人改正过错而变好, 愚笨的人厌恶听到自己的缺点而造成新的错误。改过变好,
-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人同以吴越名士,扬名京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又和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春
-
炎夏已逝,秋凉将至。“暑气微消秋意多”,爽身清凉的感觉,令人惬意称心。对此,历代诗人笔下都有喜气洋洋的吟咏。陈文述的这首诗,对秋凉降临的描绘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清丽奇趣的意境,令人难忘。“水窗低傍画栏开”,临水敞窗,这是感受秋凉最敏感的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难一》)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