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明文海》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明文海按文体分类编排。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前,黄宗羲曾经编选明文案二百卷。后来又得到昆山徐氏所藏的明代文人作品集,因而在原基础上扩充而编成本集。
明文海是一部收罗极为丰富,卷帙浩繁的断代文总集,全集四百八十二卷,按文体分为二十八种,如赋、书、序、记、传等。明文自从何景明、李梦阳之后逐渐形成了沿袭剽窃的风气,到嘉靖、隆庆之后文风日下。黄宗羲编此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扫除摹拟的恶劣风气,提倡有真情实感有内容的创作方向,另一方面是为保存明代的文章典籍。因此本集搜罗极富,不仅文人的作品,甚至游戏小说家的作品也兼收并采。所收作者近千人,所选文章约四千三百余篇,有些作品是世人所罕见的,如桑悦的南都赋和北都赋即是,朱彝尊撰日下旧闻时搜讨未见,而黄宗羲则把这两篇搜辑到了,并把它们编在卷首。类似此种情况,其他许多散失零落的文章都赖本书得以保存下来。可说是明代文章的集大成者,并成为后世研究明政治、经济、文化、武备等的重要参料。
明文海因收录文章太多,故于每种文体之中再细分子目,以便于编排。但子目编排过多过细,不够严密,有不少疏漏处,如赋体的细目有十六种,书又划分为二十七种,序的细目有五种,记的细目分至十七种,传的子目竟至二十种,连墓文也被划分到十三种子目。分类分目过于繁琐杂乱,有的地方还出现交叉现象,如议已别立一门,可在奏疏内又重复出现。再如书、序、传、记诸门也是如此,有的把学校、书院分为两类,有的把文苑列在儒林之上。总之本书的编排体例杂乱而不严密。据阎若璩论述这此书的体例不是黄宗羲编定的,而是他的儿子编定的。据阎若璩的说法,本书是黄宗羲晚年的未定之本,最后编定是由其子完成的,所以体例编次比较紊乱。
明文海原本四百八十二卷,二百零二册。四库全书著录此书时因其原稿中第四百八十一卷和八十二卷内的十二篇文章有目录而无书可以核补,故合并为四百八十卷。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年曾影印出版。
-
词的第一句作者上来就点明了时间,大雪飘零,万物冰冻,首先在时间上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瘦马,残月,都是一组凄凉的意象,作者在这里用他们渲染气氛。阳关自古就是人们分别的地方,作者在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离别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
-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藏烟。
-
不见刘君来近远,门前两度满枝花。朝来惆怅宣平过,柳巷当头第一家。
-
女仙外史 清康熙五十年(1711)钓璜轩刊本《女仙外史》扉页书影 清康熙五十年(1711)钓璜轩刊本《女仙外史》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又名《石头魂》、《大明女仙传》。一百回。题“古稀逸田吕叟
-
庄大中 照眼花明小院幽,最宜红上美人头。 无情有态缘何事,也倚新妆弄晚秋。 庄大中这首咏美人蕉诗写其花所处环境及其神韵,清新自然,颇有情趣。“照眼花明小院幽”,意思是美人蕉花鲜艳夺目,在幽静小院中,显
-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
名言: 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 句意: 文气没有阻碍则文辞丰富, 文辞丰富自然文章工巧。 出处: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
袖里新诗十首馀,吟看句句是琼琚。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
-
【名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注释与译文]遇上好时机时,似乎天地都与你同心协力,成全美事;错过了机遇,哪怕是英雄也难以施展才干。诗句是咏诸葛亮的,但对于时运的看法倒是道出了一定的哲理。 参
-
《孟子·公孙丑下》是古代思想家孟子的一篇著名文章。本文内容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学生公孙丑对一位贪官的批评。通过这一故事,孟子寓意告诫人们应该摒弃贪婪之心,追求高尚的品德。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细腻的描写,深入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公正、仁爱和关爱的态度。同时,它也传达了追求真理、追求自由和追求人类理想的积极信息,给予了读者深厚的心灵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