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词《》采葛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诗经·王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抒发思念情人的民歌。诗中所写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筐篮,纤维可织葛布。萧,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又可作祭祀用。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可制成艾绒,可供针灸用。从采葛、采萧、采艾的情形来看,可能是女子所为。如是,这首诗当是男子思念女子的诗。
诗分三章,共九句。三章所写内容和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只是所采之物和时间有所更换,这在诗经里叫做重章。重章,是诗经的特色,当然更是国风的特色。这是因为一则诗经里的诗都是被之管弦可以歌唱的,使之便于歌唱;二则可以反复吟咏,从而起到加深感情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民歌的特色。本诗体现得也很明显,第一章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第二章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第三章说“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月、秋、岁,虽只一字之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却说明感情的加深,从而抒发了深切的相思之情。诗人抒发的相思之情,是执着的,健康的,充分体现了青年男女真切的、火热的爱情生活。
从写作手法来看,除了上述重章而外,还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全诗三章均用赋的手法,亦即直陈其事的叙述手法,清晰、显豁地叙述了相思之情,毫无含蓄、隐晦之处,因而显示出清新、明朗的风格。二是全诗三章均用比喻,恰切地说明相思之情的深厚。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等比喻,语浅意深,竟被后人表达相思之情广为引用,可见其影响之大且深。
-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喜兹一会
-
蔼蔼君诗似岭云,従来不许醉红裙。不知野屐穿山翠,惟见轻桡破浪纹。颇忆呼卢袁彦道,难邀骂座灌将军。(皆取其有服也。)晚风落日元无主,不惜清凉与子分。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
-
宽诏随春出内朝,三军喜气挟狐貂。镂银错落翻斜月,剪彩缤纷舞庆霄。腊雪强飞才到地,(前一日微雪。)晓风偷转不惊条。脱冠径醉应归卧,便腹従人笑老韶。(是日幕次赐酒。)
-
【名句】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溶溶: 月光荡漾。句意: 春天的夜晚,月光荡漾,花阴寂静。这是张生走近莺莺居处时吟的诗句,表现了张生追求爱情而未实现时的寂寞情怀。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上卷:
-
西风来几日,一叶已先飞。新霁乘轻屐,初凉换熟衣。浅渠销慢水,疏竹漏斜晖。薄暮青苔巷,家僮引鹤归。
-
词·张惠言词《水调歌头》 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
-
古文·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1)。其西南
-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
-
墨月黳云脱太清,海风吹上笔头轻。琐窗冷透芙蓉碧,定有新明到九成。
-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始由柳开所倡导,后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往开来到苏轼而宣告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远继秦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诗学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