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祭师文》
祭文·祭师文
祭师文一
维
公元□□岁次□月□日,乃我师安厝之前夕,晚生□□等率全班同学,谨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恩师□公之灵前吊之以文曰:
呜呼!人生斯世,如叶飘风。彭修颜短,同归一室。缅怀尊师,德高望重,才高八斗,贾生望尘。文成锦乡,艺坛豪雄,桃李千万,同出一宗。学识渊博,八方称颂。生虽不才,随师可通。如斯俊才,寿应长生,胡为苍天不佑,哲人遇凶,与世长辞,难见音容。嗟我小生,悲切哀痛,捶胸顿足,万箭穿心。从今尔后,何处求教,何处问课?疑惑谁解,难关怎攻?有如扁舟一叶,学海迷蒙,寻径无踪。呜呼!嗟我小生,何所适从?哭恩师,在世为人忠诚,传道授业,春蚕吐芯,爱生如子,风范永存。小生化悲为勤,去痛用功,继承师志,勇攀知识高峰,告慰师魂,惟有行动。千言万语,难陈悲痛。聊具薄奠,微表苦衷。慰师九泉安息,神归昆仑。尊师黄泉有知,佑我弟子学海青云,万事亨通。呜呼哀哉!
愿吾师灵魂早安!
伏惟
尚飨
□年□月□日□□ 叩祭
祭师文二
维
公元□□年□月□日,学生□□虔具清酌果品,致祭于尊师□□老大人之灵前:
呜呼,吾师不幸辞尘,学生闻耗,悲痛万分。今天祭奠,来表深情。尊师一生,为人公正,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解惑授业,清晰晓明,启迪思维,循循善诱,通之以理,动之以情,堪为师表,人人称颂。今天尊师永别,难见音容,疑难谁解,难关怎攻,茫茫学海,何所适从,千言万语,难陈悲痛,学生只有化悲为勤,刻苦用功,继承师志,勇攀科学高峰,聊表薄奠,来表衷肠,尊师九泉有知,来品来尝,哀哉!
伏惟
尚飨
□年□月□日□□ 叩祭
-
虚舟生 宋代的包拯成了清官中的“珠穆朗玛峰”。他以后的清官往往与他有瓜葛,明朝就有两位,前后辉映:一位是于谦,当河南山西巡抚时,人称“于龙图”,一位是海瑞,海南岛人,又多在南方做官,人称“南包公”。
-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
-
绍兴三十一争(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十一月,虞允文指挥宋军大败金兵于采石矶。不久完颜亮为其部下所杀,金兵被迫撤退。十二月,知均州武钜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
-
武功少也孤,徒步客徐兖。读书东岳中,十载考坟典。时下莱芜郭,忍饥浮云巘。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夜字照爇薪,垢衣生碧藓。庶以勤苦志,报兹劬劳显。学蔚醇儒姿,文包旧史善。洒落辞幽人,归来潜京辇。射君东堂
-
此文作为一篇书信,能够有理论文的气势,论据充分,有的放矢,可以说和作者深厚的文笔是分不开的。在论证时候又能边立边破,层层推理,步步为营,可谓是欧阳修“纡徐平易,一唱三叹”风格的最佳体现。
-
这诗表白了作者自鸣清高的处世态度。“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正气,是令人称赞的。但此诗又容易使人误会为“商贾”、“耕田”的劳动所得也都是“造孽钱”了。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
-
新酒此时熟,故人何日来?自从金谷别,不见玉山颓。疏索柳花碗,寂寥荷叶杯。今冬问毡帐,雪里为谁开?
-
【4470】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郭建龙著,天地出版社(成都),35 2万字,2019年7月第1版,78元)4部(18章):1.伟大的胜
-
刘辰翁《浣溪沙》刘辰翁 刘辰翁 春日即事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 ①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注释 ①“数行”句:古乐府:“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
华清缥缈浮高栋,上有缬林藏石瓮。一杯此地初识君,千岩夜上同飞鞚。君时年少面如玉,一饮百觚嫌未痛。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朝元阁上酒醒时,卧听风鸾鸣铁凤。旧游空在人何处,二十三年真一梦。我得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