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卖布谣(一、二)》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卖布谣(一、二)
刘大白
卖布谣(一)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卖布买米,
有饭落肚。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弟弟裤破,
没布补裤。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是谁买布,
前村财主。
土布粗,
洋布细。
洋布便宜,
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
饿倒哥哥嫂嫂。
卖布谣(二)
布机轧轧,
雄鸡哑哑。
布长夜短,
心乱如麻。
四更落机,
五更赶路:
空肚出门,
上城卖布。
上城卖布,
城门难过:
放过洋货,
捺住土货。
没钱完捐,
夺布充公。
夺布犹可,
押人太凶!
“饶我饶我!”
“拘留所里坐坐!”
【赏析】 卖布谣最初发表在1920年6月出版的星期评论上。第一首以一个孩童的眼光、感受和口吻说出了手工纺织工人生活的艰难。这个小小的家庭,主要依靠嫂嫂哥哥织布卖布维持生活。为了“卖布买米,有饭落肚”,宁肯让弟弟穿破裤子,也舍不得用一块新布给补一补。由此可见他们窘困到何等地步。即使如此地“节俭”,也因“土布没人要”,而使两个主要劳动力“饿倒”。第二首叙述手工织布工尽管日以继夜地拼死拼活地劳作,然而这血汗换得的成果却最终被“充公”,甚至连人也给关押起来。在“五四”白话诗里,能够如此真实而具体地反映手工劳动者命运的作品是不多见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境遇不但没有得到改善,相反是更加不堪忍受了。
卖布谣特别深刻之处,是它把手工工人的不幸同“洋货”联系了起来。正是由于“洋布细”、“洋布便宜”,在质地与价格上对“土布”来说占有绝对的优势,才使得手工织品疲软下来,无竞争能力。这实在是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势不可当的现实。这种局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由于帝国主义正在欧洲鏖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于是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单就纺织工业来说,“从1896年至1913年,中国的华资纺织工厂仅有16家,总共只有四十八万四千多枚纱锭;而1914年至1922年民族资本所创建的纱厂达49家,另有织布厂5家,已开工的纱锭达一百五十万六千余枚,8年超过了17年的两倍。(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正是在这种所谓“洋货”、“洋布”的现代机械纺织品与本国的现代机械纺织品的潮水般的冲击下,中国的乡镇手工业被压垮了。卖布谣通过一个织土布工人遭遇的描绘,突出地表明中国的封闭的自然经济正在被打破,以及由此所加给社会基层人民的空前不幸。
卖布谣字里行间充满了鲜明的爱憎感情。诗人不但深深地同情着以织土布为生的人们,而且一再地暴露旧政权支持资本主义经济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抨击旧政权对善良的劳动者所施行的暴政。当然,诗人也可能像当时的许多中国人一样,尚不能理解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巨变和民族工业朝现代化发展的意义,所以诗里还没有更为新颖的思想光芒的闪耀。
卖布谣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诗人不但利用歌谣体反映民间疾苦,而且热心地模仿民歌民谣的表现手法,如“嫂嫂织布,哥哥卖布”这个句子的一再出现,正是民间歌谣为强化某种情感而常用的“反复”手法。又如“土布粗,洋布细”等,是民间歌谣常用的“对偶”手法。这是为了在对照中所产生的意思鲜明起来。又如下一个诗节的第一句“上城卖布”,正是上一个诗节最末一句“上城卖布”的重复,这是民间歌谣中常用的“顶真”手法。这除了在语义上造成上下连接紧密外,还会增添旋律美。又如“四更……五更……”也是民间歌谣以时序叙述事物的常用手法。以上诸多手法的运用,不但使这首诗洋溢着民歌特有的风味,而且表明新诗的发展是必须向民歌吸取营养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春天的歇后语的意思,内容包括春天的歇后语,春天的歇后语,春天歇后语。例如: 春茶尖儿又鲜又嫩 春分得雨正逢时 春夏秋冬年年有 春天的竹笋节节向上 春天的蜜蜂闲不住(比喻热爱劳动.) 春天的石榴花心红 春天
-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鸣钟悟音闻,宿昔心已往。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岚岭晓城分,清阴夏条长。氲氛芳台馥,萧散竹池广。平荷随波泛,回飙激林响。蔬食遵道侣,泊怀遗滞想。何彼尘昏人,区区在天壤。
-
古文观止·司马迁·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
-
【名句】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① 。 【注释】①海波尚变为桑田:大海变为农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释义】少年人不能永远是少年,大海还能变成农田。 【点评】世事在不断变化,人也不可能永远停留
-
《西江月》 一别清风北牖,几番明月西楼。断肠千里致书邮。借问近来安否。归路淮山过雨, ① 归舟江水澄秋。佳人应已数程头。准拟到家时候。 【注释】 ①淮山:泛指作者故乡安徽合肥一带的山。 【译文】 自从
-
13·1 孟子曰:“尽其心者 ① ,知其性也 ② 。知其性,则知天矣 ③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④ 。夭寿不贰 ⑤ ,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注释〕 ①心:本心,指人生来具有的恻隐、羞恶
-
送客归来灯火荆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
孟子曰:“有大人 ① 之事,有小人 ② 之事。……或 ③ 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 ④ 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 ⑤ 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 ⑥ 也。”(《孟子·滕文公上》四) 注释 ①大人: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
-
彤云散不雨,赫日吁可畏。端坐犹挥汗,出门岂容易。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复想驿路中,红尘走马使。征夫更辛苦,逐客弥憔悴。日入尚趋程,宵分不遑寐。安知北窗叟,偃卧风飒至。簟拂碧龙鳞,扇摇白鹤翅。岂唯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