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十四)》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龚自珍
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虡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喑。
龚自珍还在年青的时候,就比较清醒地看到封建帝国已到了衰败动乱的时世,他曾形象地形容这个封建帝国:“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尊隐)。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诗人在己亥杂诗中,就多次写了以清王朝安危为主题的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颓波难挽挽颓心”,颓波,此指社会衰败的态势;颓心,指消沉颓丧的人心。作者认为,清王朝日趋衰败的态势已无法挽回了,但要积极地挽回已日趋消沉颓丧的人心。我们知道,诗人辞官南归的心境是十分矛盾,也是十分复杂的,他一方面看到了“虎豹沉沉卧九阍”的腐朽官场,看到了清王朝已到了不可挽回的“衰世”,但他又不忘京国,恋恋不舍浩荡皇恩。他一生孜孜以求探世变,希冀更法改图,却被封建统治者斥为“狂人”,排挤出官场,悲伤、愤慨、苦闷、彷徨。但他又宁折不弯,倔强挺拔,“江天如墨我飞还,折梅不畏蛟龙夺”(己亥杂诗),要为实现变革社会的理想继续奋斗。正是这种复杂的心态,使诗人在己亥杂诗中一再表示不甘寂寞,要关心国事,参预时政,“挽颓心”,也就是这种积极参预时政、变革社会的思想反映。如果说“颓波难挽挽颓心”表现了诗人变革社会的志愿,“壮岁曾为九牧箴”则是诗人向人们表白,他要“力挽颓心”,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他一生的追求。箴,古代一种以告诫、规劝为主的文体。九牧,古代中国分为九州,一州之长为牧。这句意思是说:我壮年时期就曾多次写诗为文讥议时政。在现存的龚自珍讥议时政的诗文中,像著名的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平均篇、行路易等都是他二十多岁写的作品。
“钟虡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喑。”二句寓情于景,语言铿锵有力,落地有声。钟虡,古代封建统治者祭祀和宴享时用的钟鼓乐器,平时则挂在宫殿或宗庙里,象征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这里喻指朝廷。以苍凉景色形容朝廷,语义双关,它既是诗人在傍晚时分离京时的真实情景,又是诗人对清朝政权面临衰世的形象譬喻。“狂言”,这是诗人对自己讥切时政言论的一种反语,“狂言重起廿年喑”,是愤怒的自白,也是战斗的誓言,它用诗的语言体现了诗人不畏强暴、勇于进取的战斗精神。诗人年青时面对险恶的人生,曾公开宣言:“大言不畏,细言不畏,浮言不畏,挟言不畏”(平均篇),二十多年后,他又再次宣言“狂言重起廿年喑”,愈老弥坚,斗志不衰。
-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闲适淡雅,表惜春之情,为作者早期作
-
作者: 张俊山
-
长干行 作者: 李白 【原
-
碛路天早秋,边城夜应永。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能使勋业高,动令氛雾屏。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羽翮时一看,穷愁始三剩人生感然诺,何啻若形影。白发知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游记中引用古诗词,内容包括求一篇关于云台山的游记引用诗句典故急,求一篇关于云台山的游记引用诗句典故急,在游记中,引用诗词谚语有什么作用补充,8年纪上学期。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李白·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积少成多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积少成多的古诗词,关于积少成多的诗句,古文,小学语文全册积少成多和古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此诗的开头就写少妇在闺中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交河之北。其实不必一定要信来,信也不会由春燕捎来,春燕从南边海上归来也不可能带来极北的交河的信,这些都是虚拟,甚至是不合理的虚拟,只是借以画出闺中思妇“愿为双鸟泛中洲”的遐想而已
-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一时闻望朝廷重,余事文章海外传。旧馆池台闲水石,悲笳风日惨山川。解官制服门生礼,惭负君恩隔九泉。
-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词作鉴赏
-
臣闻鄙语曰 ① :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② ?六足四翼,飞翔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