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小篆的基本特征及其风格流变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小篆的基本特征及其风格流变

小篆跟甲骨文、金文等大篆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字形修长。无论笔画多寡,字形结体均书写成长方形,而且竖画向下伸引,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种修长的形体审美特征,似乎与人体的形态审美特征有着潜在联系。人的体形也是“上密下疏”的,以修长的双腿为美,女者苗条,男者挺拔。所以,可以说小篆的字形结构美是人体形态美的一种投射。另外,修长的字形结构的基础笔画是纵势伸引的竖笔画,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源于甲骨文。
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似乎在作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婉通圆转的刻石书和方折劲直的诏版权量书都如此,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而又以圆笔的小篆为正体,渐渐形成“婉而通”的篆书美学观。
上述两种特征,再加上字体结构的趋简趋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就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有序性,除诏版权量上的章法类似甲骨文、金文外,刻石书都呈规整如阵的布局,自上而下的行距,自右至左的行序,已成定式。
小篆书体作为书体演变历程中的第一个正体,除了在形态的规整匀称上确立了审美意义外,还以纯净简约的线条美感和纵势的字形笔画,对以后的书法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凡用圆转的纵势笔画运动书写点画简约洁净的行草书,人们往往目之为“篆籀气”。印章艺术更以小篆书体为最主要的创作素材,被称之为 “篆刻”。
小篆书体的基本特征,在不同的体用、不同的书字笔下、不同的时代文化环境中又有不同的风格,甚至其他书体的笔法也渗融进了小篆书体,构成了小篆书体的风格流变史。
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为秦篆之正体;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在隶书起源之谜未得破解之前,人们囿于“篆圆隶方”的成见,误将方笔秦篆视为秦隶。圆笔秦篆貌似婉转圆润,内藏遒劲浑厚,结构章法整肃静穆,而笔姿流畅贯通,静中寓动。方笔秦篆以折笔、断笔法,保留了一些波动的笔痕,章法错落保留了早期金文的布局特色,字形大小随形而变,带有率意的动感。
汉魏之际的篆书,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袁安碑、袁敞碑承圆笔秦篆;新嘉量铭承方笔秦篆;祀三公山碑、吴封禅国山碑寓隶法于圆笔秦篆之中;天发神谶碑尽以隶笔写篆。各种碑额篆书也都杂以隶法。隶书笔法掺入篆书体格,虽然丰富了篆书的艺术表现,但尚属不自觉的杂交,未达到和谐融化的成熟度,以致两晋南北朝几乎成了篆书的沉寂期。

袁安碑


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他追踪秦篆,自比李斯,以更圆转瘦劲的笔姿写小篆,画如铁线,自成体格,如三坟记等,后人学篆多宗之,影响颇广。但秦篆的浑厚宏肆之气在他笔下尽失,徒存骨架。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篆书得以起微澜。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徐铉徐锴兄弟、郭忠恕、释梦英、郑文宝、党怀英、杨桓、张有、吾丘衍等,均受李阳冰影响。赵孟��及其后继者拟有直追秦篆石鼓之雄劲,但乏超越之力,终未成大器。
明代篆书承元代篆书之风,步趋持平,偶见浪花,以李东阳最知名,与秦李斯、唐李阳冰合称篆书“三李”。东汉曹喜篆书,史载与李斯齐名,称“斯喜”,但难考书迹。晚明赵宦光以草书笔法写篆书,号称“草篆”,标新立异,有反叛之气。此草篆有别于隶化前的草篆,是一种艺术的自觉意识之下的草篆。隶化前的草篆是功用的,赵宦光的草篆是审美的,其锋芒直露的笔画和流动贯畅的气息,已开清篆之先河。
清初学篆者死摹李阳冰,又以复古的心态一味死守所谓的“王筋篆”——李斯书,难以藏锋施圆,剪去锋尖用秃笔,几成恶习。邓石如出,开一代篆书新风。他早期以李阳冰为基础,后遍临秦汉石刻碑铭,领悟到融会汉隶宏肆的笔法写篆书,笔画起迄不避锋芒,合方圆之笔为一体,气势开张,令世人耳目一新。受其启导的有吴熙载、徐三庚和赵之谦。赵之谦似乎走得更远,巧妙地融合北朝碑版楷书笔法于篆体,从此唐篆习气涤除一清。另外,吴咨、杨沂孙、吴大澂、黄士陵诸家纳金文的笔情字势铸入篆书,又有别于邓石如。清篆书风百花斗艳,不是 “复兴”,而是推唐超秦的大繁荣。
篆书书体艺术的历史流变,以秦篆、唐篆、清篆为三大阶段,尤以清篆为篆书艺术创造的高峰期。这种滞后繁荣的篆书发展现象,在五大书体发展史中是很独特的。
篆隶草行楷,篆作为书体演变时序的第一环,其艺术高峰期却在近二千年后的清朝,远在隶、草、行、楷艺术高峰期之后,似乎是一种反逻辑的逆论。个中原因,一是清朝朴学、碑学的兴起,书者莫不究心于秦汉乃至两周的金石,其文化视野的广度和深度是宋代金石学和元朝复古书风所不可比拟的; 二是隶草行楷书法艺术在经历了此起彼伏的不同的高峰期后,已形成丰厚的艺术积淀,书者无不浸淫过这些丰富而又极为成熟、高超的艺术,以这样的艺术积淀和视野再去追求有别于今体书的篆书,无论审美情趣还是笔法技能,都无不受之影响,此即今体书的艺术成熟性和艺术积淀反作用于今体书之前的古体书——篆书。
古体书——篆书,以一种新生的艺术风貌呈现在清朝,这足以启迪人们:更新审美视野是开拓五大书体艺术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 有关于时代的名言名句大全

    苟非力自振拔,猛勇精进,欲不为时代之落伍者,乌可得哉? ——柳亚子《 发刊词》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李大钊《桑西门的历史观》 大凡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特

  • 杜牧《许秀才至辱李蕲州绝句问断酒之情因寄》全诗赏析

    有客南来话所思,故人遥枉醉中诗。暂因微疾须防酒,不是欢情减旧时。

  • 怎样让一年级的孩子快速背古诗词(一年级孩子背诗的窍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怎样让一年级的孩子快速背古诗词,内容包括一年级孩子如何快速被诗词,一年级孩子背诗的窍门,一年级孩子背诗的窍门。一年级孩子背诗的窍门口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所学的古诗一般不长,但不一定好读,因为古诗的用字与诗句都非常精炼,而且又是离我们

  • 历代诗词精品之《牡丹亭》鉴赏

    汤显祖 惊 梦 [绕池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步步娇]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细。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

  • 韦昭 ·汉之季

    汉之季,董卓乱。桓桓武烈,应时运。义兵兴,云旗坚。厉六师,罗八阵,飞鸣镝,接白刃。轻骑发,介士奋。丑虏震,使众散。劫汉主,迁西馆。雄豪怒,元恶偾。赫赫皇祖,功名闻。 这是一篇颂扬孙坚讨伐董卓功迹的诗篇

  • 杜牧《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全诗赏析

    有客谁人肯夜过?独怜风景奈愁何。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故国杳无千里信,彩弦时伴一声歌。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

  • 狼图腾

    【4138】狼图腾(姜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51 1万字,2014年12月第1版,39 8元)△这是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由几十个

  • 毛泽东诗词《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注释和鉴赏

    毛泽东诗词《七古 ① ·送纵宇一郎东行 ②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一八年四月 云开衡岳积阴止 ③ ,天马凤凰春树里 ④ 。 年少峥嵘屈贾才 ⑤ ,山川奇气曾钟此 ⑥ 。 君行吾为发浩歌 ⑦ ,

  • 《望海潮》(柳永)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 李白《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全诗赏析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希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