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刘侗《水尽头》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刘侗《水尽头》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刘侗水尽头

刘侗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 皆石,石皆壁之余。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燕故难竹,至此,林林亩亩。竹,丈始枝; 笋,丈犹箨; 竹粉生于节,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孙大于母。

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 竹者,渠泉而役乎竹: 不暇声也。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石罅乱流,众声澌澌,人踏石过,水珠渐衣。小鱼折折石缝间,闻跫音则伏,于苴于沙。

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草至不可族,客乃斗以花,采采百步耳,互出,半不同者。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叶紫紫,实丹丹,风日流美,晓树满星,夕野皆火: 香山曰杏,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坐久,始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曰:“卧佛无泉。”

作者刘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跟晚明文坛上的竟陵派代表人物谭元春是同乡,并先后同时,文风亦颇相近。他与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详细地记叙了北京一带的名胜园林、山川景物; 描绘细腻,造语冷隽,充满文学色彩。水尽头便是其中一篇。

这篇纪游散文,描述的是明代北京西郊香山水尽头 (即樱桃沟) 一带美丽的自然景观。文章也写得很优美,其艺术上的特色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用逆叙法,由溪溯源; 脉络明晰,精于谋篇。作者先从“泉之委”的下流写起:“观音石阁而西,皆溪”; 溪的“南岸皆竹”; 等到“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由溪而泉,由睹溪形而闻泉声。接着生动地描述了“石罅乱流,众声澌澌”的情形。最后才写“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泉所源也。”泉源之水于岩石磊磊“两确如坎”中汩汩涌出,泉声唶唶,如鸟鸣似的悦耳动听。一路由泉之委,写到泉之源,层层推进,脉络分明。如此谋篇布局,确有引人入胜之妙。

二是笔墨集中,如珠走盘,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写到了沿途所见到的溪、竹、石、花、草、叶、鱼等等,好像笔墨散漫,实则如珠走盘,纵横变化而不离本题。本题就是记水尽头的泉流。因此所记各景皆与泉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溪,“皆泉之委”; 竹“渠泉而役乎竹”; 花,“渠泉而役乎花”; 因为有泉水灌溉,“杂花水藻”才蓬勃茂盛,多得连“山僧园叟”也“不能名之”。最后又紧扣本题,写“游者瞻卧佛辄返,曰卧佛无泉。”一些游人不作深入考察,浅尝辄止,误以为卧佛无泉,便兴味索然,一瞻辄返,这又从另一方面说明,只有泉溪灵动,才能引起人们的审美兴致。可见所记虽林林总总,貌似杂逸旁出,然皆以泉流之暗线贯之,形散而神不散。

三是刻画细腻,形象生动。作者描写景物,大都采用放大的特写镜头,使之细腻真切,鲜明生动。如对林林亩亩竹林的描写,不但逐一描述了竹丈始枝,笋丈犹箨,“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等形象,甚至连“竹粉生于节”的细小物态也被作者摄入笔端。又如写人踏石过溪,因石不平稳而“水珠渐衣”。渐,沾湿; 浸渍。而“小鱼折折石缝间,闻跫音则伏。”真是生动如绘。再如写水源处,“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这是一支多么动人的大自然交响乐,只有坐得时间长了,仔细辨析,才能从一片天籁中区分开“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特别是描写秋日柿林,“叶紫紫,实丹丹”,比二月春花还娇艳动人。所有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都能给人以如闻其声、如睹其景、如临其境的真情实感。

四是注重文字修饰,语言洗炼,造句精美。跟刘侗其他纪游小品文一样,本文的句子大都很短,而且多用迭字。这些经过锤炼的语言,极富有艺术表现力。如“石罅乱流”的一个“乱”字,既描写出山泉的水流在岩面凹凸不平的石缝中流动的无秩序之状,又描写出水流汩汩不绝欢快跃动的情景。又如以象声词“澌澌”状石罅间的乱流声; 以本来形容鸟鸣声的“唶唶”来形容泉源处流水的清脆声; 以“折折”写尽了小鱼在石缝间弯曲往来、活泼游动的样子; 以“风日流美,晚树满星,夕野皆火”来写秋日柿林的美景。美居然因充盈而流溢在山林间; 早晨树上缀满的莹晶露珠,就像撒落的星星似的闪烁动人; 傍晚火红的夕阳映照本来就火红的柿林上,如满山燃起了团团火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有这些语言都极富有形象性,或化静为动,或取喻贴切,或渲染得宜; 或诉诸视觉,或诉诸听觉,或诉诸感觉。读了令人神往,耐人寻味,使人陶醉,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纪游散文,不但如上面分析的那样,充满了浓郁的山水情趣,极富有艺术魅力; 而且在有些描写中还隐然带有格物的理趣。如写泉流为花服务,为竹服务,忙得欢快,忙得充实。而“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当不为花竹服务时,它仍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石泉而已。意思是说,泉水灌溉滋养了红花翠竹,同时也点缀了自己,显示出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一点对我们不无启迪。



猜你喜欢
  • 饥饿 [挪威]汉姆生

    【作品提要】 一个居住于小城镇的青年文人穷困潦倒,仅仅靠写文章挣稿费谋生。但投出去的稿子常常被无情地退回,而其他工作又难以找到,因此,他只能忍受着饥饿的折磨,整天在大街上和公园里游来荡去,最后不得不向

  • 刘禹锡《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全诗赏析

    继体三才理,承颜九族亲。禹功留海内,殷历付天伦。调露曲常在,秋风词尚新。本支方百代,先让棣华春。月落宫车动,风凄仪仗闲。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圣情悲望处,沉日下西山。享国十五

  • 辛弃疾《水调歌头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於车。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鸥飞来似可,忽去复何

  • 雨夜如梦随行

    雨夜如梦随行深夜的雨,打湿了所有未眠的神经。怎么都无法入眠。于是,裹着浴巾光着脚丫下床,趁着窗外的昏黄的路灯光,在书架上浏览一圈,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病不病》翻译与解读

  • 社会契约论

    【3345】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印张6 5 8,2016年1月,第28次印刷,18元)△一名:政治权利的原理。共分四卷

  • 百喻经全集《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译文赏析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原文】 昔有一人,聘取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嗔。不能裁断[1],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值天大雨,屋舍淋漏

  • 杜甫《北征》全诗赏析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挥涕恋行

  • 金错刀 忆青韶

    《词林正韵》 辞曲岸,送横桥。佳人灯下忆青韶。 难为好梦都无始,空负寒更月自高。 窥柳敛,窃桃夭。缘何情字眷迢迢。 泪凝扉挂他年少,门外风流竞折腰。

  • 《贺新郎 题吴江赏析》

    【注释】:吴江,即吴淞江。亦名松江。它源于太湖,往东流经今江苏吴江、吴县、青蒲、松江、嘉定等县,最后合黄浦江入海。浩浩吴江 ,鲈肥莼美,风景如画。这首词的唤渡开始 ,以渡过江结尾 ,“销磨”一句,引出对古今风云人物的怀念 ,结构严谨,思路清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