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病不病翻译与解读
知不知,尚矣01;不知知,病矣02。夫唯病病,是以不病03。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04。
今 译
知道而谦说不知道,这样最好;不知道而却说知道,这犯了不知而自以为知的错误。只有认识错误是错误,才不会犯此等错误。圣人不犯错误,因为他知道为何会犯错误,所以才不会犯错误。
评 议
本章是讲“知病”而“不病”的辩证法。老子认为,人能知道会犯这种错误,而因平时多加小心,警惕不要犯这种错误,所以才不会犯错误。河上公为本章命题为“知病”,是符合老子本章所蕴含的深邃哲理的。但不如改为“知病不病”更能说明问题。
老子是从正反两方面来阐明“知病”而“不病”的辩证哲理的。(一)从正面而言,老子认为有智慧的人,虽然明明知道此事,却谦说不知道。何也?怕说得太满、太过,会出差错,所以才说不知道。这正是防止出现自以为是的错误。(二)从反面而言,老子认为,有的人虽然自己不知道,为了彰显自己,却硬说知道。这就犯了自以为是的毛病。老子为了强调“知病”而“不病”的辩证哲理,所以,他强调说:“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发常人所不能发,此等极富哲理的名言,在先秦诸子中,只能出自老子之口。所以,林希逸绝口称赞曰:“此一章文字最奇!”
本章文字,诸抄本,自古以来即各不相同。现将帛书甲乙本与河上公本,录之如下,供读者参考。
帛书甲本: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 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 以亓□□□□□□。
帛书乙本: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也,以亓病病,是以不病。
河上公本: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王弼本与河上公本相同。蒋锡昌说:“御览· 疾病部引作‘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较诸本为长,当据改正。”(老子校诂)陈鼓应先生根据蒋锡昌的看法,即将老子本章改为: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古人引用古籍中原句,有时也并非严格地逐字逐句的引用,甚至会有所增损。所以,不能据御览所引本章文字,即改动老子本章的原文和结构。何况老子第七章、第十二章、第四十七章的结构,皆与本章相似。尽管蒋锡昌列举老子书中其他章节的文字,说明其改动本章结构也是有老子本身文字作根据的。但是,他却忽略了老子各章的结构和句法,并非千篇一律。因此,轻率地改动本章的结构,是缺乏确凿的史料根据的。
本章表现了老子认识事物的辩证思想。与其“不出户知天下”的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说明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其他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同样也具有其复杂性。所以,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人有多重性格,人的思想也是复杂的。其个性与共性共存,这是不争的客观存在。
注释
01“知不知”两句:帛书乙本、傅奕本作“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河上公本、王弼本作“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尚:上也(奚侗说)。河上公曰:“知道而言不知,是乃德之上。”苏辙曰:“知而不知者上。”奚侗曰:“知而不自以为知,是谓上德之人。”按:此其一解。林希逸曰:“于其至知,而若不知,此道之上也。”吴澄曰:“知而若不知,上智之人,聪明睿智,守之以愚,故曰上。”按:此其二解。02病:错误。“不知知”两句:河上公曰:“不知道而言知道,是乃德之病。”苏辙曰:“不知而知者病。”林希逸曰:“于不可知之中,而自以为知,此学道之病也。”吴澄曰:“不知而以为知,下愚之人,耳目聋瞽,自谓有所见闻,故曰病。”奚侗曰:“若不知而自以为知,则有道者之所病也。河上本、王弼本均作‘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文谊不显,兹从淮南· 道应训引改。”按淮南子· 道应训引曰:“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又文子· 符言篇曰:“知不知,上也;不知知,病也。”03“夫唯”两句:病病:前“病”字为动词,后“病”字为名词,即错误。河上公曰:“夫唯能知病苦众人,有强知之病,是以不自病也。”林希逸曰:“人能病其知之为病,则无此病矣。”吴澄曰:“病病,犹患其所患,以不知为知,病也。以为病而病之,则不复有此病矣。”奚侗曰:“能知病之为病者,可以不患斯病矣。”04“圣人”三句:河上公曰:“圣人无此强知之病者,以其常苦众人有此病,以此非人,故不自病。夫圣人怀通达之知,托于不知者,欲使天下质朴忠正,各守纯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强知之事以自显著,内伤精神,减寿消年也。”林希逸曰:“圣人之所以不病者,盖知此知为病而病之,所以不病。此一章文字最奇!或以‘上’为‘尚’,又于首句添两‘矣’字,误矣!”奚侗曰:“圣人之所以能不病者,无它,以能病其所病,故‘不病’耳。”-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的诗,通过凤凰台的高度,表达了李白的豪情壮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凤凰,寄托了追求卓越和永恒的愿望。意境高远,充满激情,给人带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也展示了李白独特的个性和不羁的精神,使他成为了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出处】唐李白《 客中行/客中作 》。 【意思】只要主人能让我欢饮而醉, 我便会忘记身在他乡了。但使:只要。 客:指作者。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在外受到
-
凯瑟琳·安·波特 (孙志新 译) 我说,布兰查德夫人您相信我的话,我跟您和您一家人在一块儿可愉快了。因为您家好极了、样样都好。是啊,来这儿以前我在一家窑子里干了很长时间。也许您不知道什么是窑子。当然…
-
麦岭营都阃府都府当年剑戟雄,界邻南楚守边冲;至今营幕无鳞瓦,剩有辕门几树松。诗词类别:即事感怀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相关作品:
-
《巴马修道院》 18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斯丹达尔的重要作品。小说以虚构的巴马小公国为背景,反映1796至1830年意大利北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正义斗争
-
英国作家安布罗斯·皮尔斯*写的一部意识流*小说。它是公认的世界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在法国作京迪雅尔丹*《月桂树被砍》*(1888)发表的同时或
-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出处】唐元
-
作者: 沈卫威
-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开始这两句点明他从大梁走出来,经过一些关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来烈了黄河边上。接着便写渡黄,河所看到的壮美景象,“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上承“晓晴”,太阳从东方升起,远射天汉,云蒸霞蔚,光采绚丽;阵阵暖人
-
《秋海棠·绛都春秋晚,海棠与黄菊盛开》咏秋海棠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