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坎卦》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坎卦》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下坎上坎)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注释〕  习:按周易行文惯例,卦象后当为卦名,因此这个“习”字当为误入,可能是由于初九爻辞及彖传均有“习坎”二字。误为卦名。  孚:同“俘”。维:借为“”,意为二心。  亨:祭祀,指杀俘虏祭神。这句卦辞彖传读为“有孚,维心亨”,把“孚”解为诚信;维即“惟”;亨解为美。  尚:同“赏”。  习:重,指坎卦为两个三爻坎卦相重而成。  坎:象征水,卦义为险。  刚中:就卦象言,指九二、九五两爻分处下上两经卦之中位,为阳爻,表刚健;就卦义言,指刚健、正中二美德。  洊(jiàn):再次。水洊至:水不断地流出,比喻人的道德修养,日有长进。  坎:坑。  窞(dàn):陷。  出中:不背离中道。从爻象看,九二居下卦之中位。  之:此。  枕:同“沈”,深。  坎坎:多坑洼之地。  樽:酒杯。簋(ɡuǐ):盛饭的器具。贰当为资,形似而误。资借为粢,谷类食物。  缶(fǒu):一种腹大口小的瓦器。  纳约:送进取出。牖(yǒu):窗户。此句言某人被关入牢中,但有亲属送食物。  际:交接。刚柔际:指囚犯受到官吏的压迫;从爻象看六四阴爻处于九五阳爻之下。  祗(zhī):同“坻”,小丘。  系:缚。徽纆(mò):黑色绳索。  丛棘:指监狱,因监狱墙上墙外都种了长刺的荆棘。  得:可能借为“置”。置意为赦免。

〔鉴赏〕 坎卦是周易第二十九卦,由两个经卦(三爻卦)坎组成。经卦坎象征水,卦义为险,因此别卦(六爻卦)坎就是表示重重危险。此卦卦辞讲到俘虏有二心,爻辞写路途多坎坷、陷于坑中、囚禁于监狱之中,都是讲人生中的危险境遇。可见此卦的卦象、卦义、卦辞和爻辞完全一致,彖传与象传也是围绕此卦义阐发思想,这就使如何认识、对待危险成为周易的一个重要课题。

坎卦首先告诉人们,人生旅程中有无数危险,人们对此要有思想准备,绝不能掉以轻心。整个坎卦五次讲到“习坎”,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重复“重重危险”的卦义,表明周易把正确地对待危险看成是获得人生成功的头等大事。一个人处于险境,如有警觉,就会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化险为夷;相反,如麻痹大意,我行我素,甚至恣意妄为,灾难就必定会降临。在这里是否有警觉性是决定一切的,坎卦的卦义就是要加强人们对人生征途中种种危险的警觉性。周易自始至终渗透了一种忧患意识,提倡谨慎戒惧的精神状态,在它看来,“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文言·乾卦)。

其次,坎卦提出人们处于险境之中必须保持美好的品质。许多人平时对危险没有戒备,一旦险情突然降临,往往心慌意乱、手足无措。有的人为了自救,不择手段,为非作歹,甚至堕落到陷害朋友、亲人的地步。针对这种情况,彖传指出:“行险而不失其信”,象传提出:“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彖传进一步说明了应当具有怎样的美好心灵,即“以刚中”,就是说要有刚健精神,思想行为要合乎中正的原则。刚健就是自强不息,中正就是走正道,不走邪路。险境对人是一个考验,如若损人利己,虽一时得计,但人格低劣,最终必为人们抛弃;如若品质高尚,坚持原则,虽一时可能多受磨难,遭受损失,但最终必为人们所赞赏,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逐步化解险情。

再次,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坎卦主张在险境中要用智慧把不利的方面变为有利的方面。周易不是以固定的眼光,而是根据变易、转化的哲学来看待危险。在它看来,一个事物是否危险、能否从危险转变为有利,决定于“时”。坎卦彖传说天险是难以攀登的,险要的山川丘陵也难以逾越,应当说这些都是险境,但是肩负国家安全责任的王公却据以设险,以阻止敌人的侵犯。这是启发人们,任何一个危险的事物都有两方面,即有害和有利这两方面,人们要善于运用周易的智慧,避害就利,化险为夷。这一智慧就是周易中“时”的观念。

时是周易中极其重要的观念,彖传言时有二十四卦,象传言时有六卦,所以清朝著名学者惠栋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易汉学卷七)所谓时就是时间,在周易中通过四时的概念加以理解。由于四时的更替,植物经历萌芽、生长、成熟、结果的过程,动物和人也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活动。由此周易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周易把时看成为表示事物存在和变化所依赖的全部外在条件,进而认为没有绝对的利与害、吉与凶、是与非,一切以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所以系辞下说:“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历代哲学家中精于易道者都致力于揭示时的这种奥义。三国魏王弼说:“一时之制,可反而用也;一时之吉,可反而凶也。”(周易略例)宋朝张载指出周易时中概念可以使人“无成心”(正蒙·大心),而欧阳修强调“时无不可为”(易或问)。所有这些说法使我们认识到,按照时的观念,人们不仅不用害怕险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有所作为,而且能够不受固有的思维定式束缚,出神入化地运用智慧,神奇莫测地变通方法,从而绝处逢生,转危为安。

战国时期孙膑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被嫉妒其才的同学、魏将庞涓设毒计受膑刑,挖掉了膝盖骨,并有被杀的危险。这一处境使庞涓自鸣得意,觉得孙膑不再对他构成威胁。孙膑就是利用这一形势中对己有利的因素,佯狂装疯,逃出了庞涓的魔爪,后来成为齐王军师,在马陵大破魏军,庞涓也自刎而死。此外像项羽的破釜沉舟、三国诸葛亮的空城计等著名故事,都可以视为周易·坎卦卦义的生动诠释,从中体会到时的观念有无穷深意。我们也要像坎卦彖传那样,由衷地感叹:“坎之时,用大矣哉!”

猜你喜欢
  •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

  • 忍学《富之忍第十一》译文与赏析

    富之忍第十一富之忍第十一 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戒。盖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 怙富而好凌人,子羽已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赏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赏析【注释】:又作草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3、萋萋:茂盛的样子。

  • 古文辞类纂《王介甫答韶州张殿丞书》全文

    王介甫答韶州张殿丞书 某启:伏蒙再赐书,示及先君韶州之政,为吏民称颂,至今不绝,

  • 爱民古诗词(有关爱民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爱民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爱民的诗句,爱国爱民古诗,爱国爱民的古诗。白居易《别州民》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2、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

  • 李清照《点绛唇》全诗赏析

    蹴[1]罢秋千,起来慵整[2]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3],袜刬[4]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作品赏析【注释】:(明代杨慎编《词林万逊首标此词为李清照作,而明代杨金刊本

  • 《墨子·小取》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夫辩者 ② ,将以明是非之分 ③ ,审治乱之纪 ④ ,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 ⑤ ,决嫌疑 ⑥ : 焉摹略万物之然 ⑦ ,论求群言之比 ⑧ 。以名举实 ⑨ ,以辞抒意 ⑩ ,以说出故 。以类取

  • 白居易《对酒五首》全诗赏析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凤各自飞。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丹砂见火去无迹,白发泥人来不休。赖有酒仙相暖热,松乔醉即到前头。百岁无多

  • 咏花诗词之《紫牡丹》全诗原文鉴赏

    元好问 金粉轻粘蝶翅匀,丹砂浓抹鹤翎新。 尽饶姚魏知名早,未放徐黄下笔亲。 映日定应珠有泪,凌波长恐袜生尘。 如何借得司花手,偏与人间作好春。 这是元好问《紫牡丹三首》中的第一首。牡丹,素有“花中之王

  • 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

    【3795】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罗奇斌、陈金雄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42 8万字,2017年2月第1版,68元)△这本书从基因、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