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富之忍第十一》译文与赏析
富之忍第十一
富之忍第十一
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戒。盖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
怙富而好凌人,子羽已窥于子皙;富而不骄者鲜,史鱼深警于公叔。
庆封之富非赏实殃,晏子之富如帛有幅。
去其骄,绝其吝,惩其忿,窒其欲,庶几保九畴之福。噫,可不忍欤!
【译文】
论语记子贡询问孔子对富有而不骄横的人的评价,孔子认为富而不骄、富而好礼应是富人的操守;孟子记孟子也曾引用鲁国季氏家臣阳虎之话来告诫滕文公,希望他不要为富不仁,要扩天理,遏人欲。富有且有仁爱之心,就能长久幸福而消除灾祸;富有且能礼待他人,这样的人才能保持已有的成就而防止失败。
左传载:郑国子皙因富有而无礼,欺压别人,而被抛尸野外,子羽早就预料到了子皙的下场;富有而不骄奢的人很少,卫公叔文子因富有骄横得罪卫灵公而流亡他国,史鱼早就严肃地警告过公叔了。
左传记载齐国庆封的富上加富并不是上天对他的赏赐,实际上是一种惩罚,最终难逃被杀害的命运;而齐国宰相晏婴就拒绝更加富有,因为他明白“富者不可妄益,益则取亡”的道理。
富有并不是罪过,但如不加以克制,就会招致灾祸。如果能够去除矜夸之态,去其鄙吝之心,消其心中之怒,禁其淫欲贪念,则能保享五福了。唉!一个人拥有了财富的同时,怎能不忍住自己的骄奢之心呢!
【评析】
人富有了,就容易产生骄横之心,富而不骄的人,天下少有。郑国子皙因富尔欺压别人,而被人抛尸野外。所以,富者要克制自己显富的欲望,为富还要行仁义,对贫弱者有扶住的义务,对社会有贡献财富的责任。富者要忍富,不能因比别人富,就骄横无礼、不可一世。
典例阐幽忍住自己的骄奢之心
根据明史等官方史料的记载,沈万三真名叫沈富,元末明初人,原籍苏州。他是明朝初年江苏昆山一带有名的大富翁。他原名沈富,因当时民间习惯将名门望族中的人称做“秀”,连上姓名和排行,因此他又被称做沈万三秀。至于其中再嵌上一个“万”字,则是因为他拥有万贯家财。
沈万三竭力向刚刚建立的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诚,拼命地向新政府输银纳粮,讨好朱元璋,想给他留个好印象。
朱元璋于是下令要沈万三出钱修金陵的城墙。沈万三负责的是从洪武门到西门一段,占金陵城墙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可沈万三不仅按质量提前完了工,而且还提出由他出钱犒劳士兵。
沈万三这样做,本来也是想讨好朱元璋,但没想到弄巧成拙。朱元璋一听,当即火了,他说:“朕有百万雄师,你犒劳得了吗?”
沈万三没听出朱元璋此话的弦外之音,面对如此诘难,他居然毫无难色,表示:“即使如此,我依旧可以犒赏每位将士银子一两。”
朱元璋听了大吃一惊。在与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武装割据集团争夺天下时,朱元璋就曾经由于江南豪富支持敌对势力而吃尽苦头。现在虽已建国,但国强不如民富,这使朱元璋感到无法忍受。
但他没马上表露出怒意,只是沉默一下,冷言道:“军队朕自会犒赏,这事儿你就不必操心了。”朱元璋决意要治治沈万三的骄横之气。
一天,沈万三又来大献殷勤,朱元璋给了他一文钱。
朱元璋说:“这一文钱是朕的本钱,你给我去放债。只以一个月作为期限,第二日起至第三十日止,每天取一对合。”
所谓“对合”是指利息与本钱相等。也就是说,朱元璋要求每天利息为百分之百,而且是利滚利。
沈万三虽然浑身珠光宝气,但腹中空空,财力有余,智慧不足。他心想这有何难。第二天本利二文,第三天四文,第四天才八文。区区小数,何足挂齿?于是沈万三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可是,沈万三回家仔细一算,不由得傻眼了,虽然到第十天本利总共也不过五百一十二文,可到第二十天就变成了五十二万四千二百八十文,而到第三十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总数竟高达五亿三千六百八十七万零九百一十二文。要交出五亿多文钱,他只能倾家荡产了。
后来,沈万三果然倾家荡产,朱元璋下令将沈万三家巨额的财产全部抄没后,又下旨将沈万三全家流放到云南边地。
大富翁沈万三的失败在于让金钱烧昏了头。他为了讨好皇上朱元璋,在出资出力完成部分金陵城墙的修筑任务后,又向皇上提出由他出钱犒劳士兵。没想到,这个马屁拍错了地方,朱元璋大为恼火,国强不如民富,于是朱元璋的一个小计谋便让沈万三倾家荡产了。
-
宋词典故·吴波不动楚山丛碧 【出典】 唐·温庭筠《湖阴词》并《序》:“王敦举兵至湖阴,明帝微行,视其营伍。由是乐府有《湖阴曲》而亡其辞,因作而附之:祖龙黄须珊瑚鞭,铁骢金面青连钱。……白虬天子金煌铓,
-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原文】 譬如野干[1],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2],乃至日暮亦
-
【原题】:和任宰元绍见寄十首以归来问信湖山抚摩松菊为韵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翻译:In August, the autumn wind roared fiercely, sweeping the three layers of thatch atop my house.
意思:八月份,秋天的狂风怒号着,掀起我屋顶上三层茅草。
上一句:-
下一句:-
【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 -
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大中
-
彭山折坂外,井络少城隈。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畏途君怅望,岐路我裴徊。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魂将离鹤
-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道北冯都
-
《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
-
虽会节俭,又须著有爱民之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虽会节俭,又须著有爱民之心。》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