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雨后回文》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刘敞
绿水池光冷,青苔砌色寒。
竹深啼鸟乱,庭暗落花残。
这首五绝描写的是秋雨过后的景象。全诗四句,“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四溟诗话)四句构成的是一幅立体的雨后图,一个清寂乃至凄凉的意境。
首句写雨后池水。“绿水”原本就是冷色,而溶入冷雨之后,则连“池光”也显得寒冷。次句写池畔石阶上的“青苔”,青苔亦是冷色,而洒上寒雨之后就更增添了砌色之寒意。前两句写“光冷”、“色寒”是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触觉与视觉勾通起来。这实质上是诗人的心理感觉,是内心冷寂之感的对象化。前两句中池水之冷光与砌台之寒色又相互辉映,就使池塘内外弥漫着秋雨后的寒意。
诗后两句又转换空间,由水池移向竹林与庭院:竹林深处鸟儿乱啼,这是耐不住雨后寒气所致;庭院暮色中满地是凋残的落花,则是秋雨吹打的结果。这两句进一步写雨后造成的凄惨景象,它给花鸟带给了灾难。诗境不仅清冷而且凄凉。诗人的心境亦得悲切。
这首五绝,如同五律中间的两联,对偶十分工稳,其每句尾字的形容词“冷”、“寒”、“乱”、“残”都用得准确生动,颇见作者锤句炼字之功,为构成全诗之凄凉意境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此诗为“回文诗”,可以倒读为:“残花落暗庭,乱鸟啼深竹。寒色砌苔青,冷光池水绿。”这虽然也构成了凄清意境,但较之顺读,原四句的尾字变为首字后,使“雨后”之意不甚明显,悲凉之意减弱,终不及顺读精彩。
-
【原题】:待月久不至须臾破星露溪光发众实欢呼席上次德甫韵
-
【注释】:
-
夏至节气分为三候:“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植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夏至美文(通用18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夏至美文 篇1 那一年夏天,我们在那里度过了青春颠覆的年华;那年的夏天,香樟一如既往地席卷了这座埋藏至多回忆的城市;那年夏天,如果……如果我们没有在那时的转角相遇,那也剪辑了相爱的过程。。。或许,这样的结局就不会一直伴着我,直到香樟零落的残秋…… —
-
[魏]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飞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旁。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
-
[五·一] 子谓公冶长 ① ,“可妻也。虽在缧绁 ② 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③ 妻之。 [五·二] 子谓南容 ④ ,“邦有道,不废 ⑤ ;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五·三] 子谓子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重视团队精神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团队精神”的诗句,形容团队精神的古诗句,形容团队精神的古诗句有什么。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元代佚名《连环计》译文:一根丝绞不成线,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
-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
-
【题 解】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为阐明“舍生取义”和“性善论”的观点,作者用
-
楼上炎天冰雪生,高飞燕雀贺新成。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栱浮云细细轻。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
白头吟 汉代作者: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