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
法经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战国时魏文候李悝约于周威王十九年(前407)编纂而成。此书不仅是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的直接成果,也是春秋末叶以来各诸候国立法之大成。法经原文早佚,今所见片断自晋书·刑法志、唐律疏义和七国考(明代董说撰)所引桓谭所著新论的记载。三处的记述大致相同,以七国考为最详。据其记载可略知法经的体系构成、指导原则、内容和特点。法经分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6篇。李悝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将盗法、贼法列于6篇之首,把打击的锋芒集中指向威胁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和他们私有财产制度的所谓“盗贼”。其中盗法是保护地主阶级财产的法律,贼法是保护地主阶级人身安全和政权稳定的法律。盗法、贼法二篇成为法经的主要内容;囚法、捕法二篇是为囚禁、逮捕盗贼而设定的网捕法律,是为盗法、贼法服务的;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逾制等犯罪和刑罚的规定,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具法是根据犯罪和罪犯的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加重和减轻处罚的具体适用刑罚的规定,类似现今刑法中的总则部分。这6篇法律规定了有关犯罪、刑罚及刑罚的适用,同时还包括犹如现代刑事诉讼的一些内容,基本上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典,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法典体系。因此,自秦汉起,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法经为立法的样板,李悝也被尊崇为封建律法的鼻祖。法经作为封建“法典之源”,在中国刑法史上占有奠基的地位,影响尤为深远。虽然法经律文已失传,但就从其6篇篇目,也可为研究中国封建制刑法史划定大的方向和范围,是刑法学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2]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3] [1]《感遇》是陈子昂所写感时咏怀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是其中的第二首。陈子昂(公
-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
展喜犒师 (僖公二十六年) 【题解】 在兵临城下的境况下,展喜用周公、太公之时的“和平友好条约”以及自己的聪慧与学识,说服齐
-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志其。
名言: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志其。 注释: 赡: 充足。 句意: 志向是学习的导师, 才气是学习的徒弟。治学的人不必担心
-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杳杳天低鹘没处③,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 ① 此诗原作共二首,这里选第二首。 澄迈:指澄迈县,在海南岛北部,琼州西。 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查慎行注引《
-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出处】唐李白《春思》 【译注】 想你,念你,可是你一点也不知道; 当你想起应该要回家的时候,只怕那已是我肝肠寸断的时候了。思念他,他却迟迟不归; 这两句诗深入刻画出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韩愈·鳄鱼文① 维年月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上一句是:
“春心下一句是:
一寸相思一寸灰。翻译: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意思】怀春之心还是不要和春花 争发竞放吧,寸寸相思最终只能带来失 望,化作点
“春天的心情与花朵争相开放,一寸的相思就有一寸的灰烬。” -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