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展喜犒师》原文赏析与注解
展喜犒师
(僖公二十六年)
【题解】
在兵临城下的境况下,展喜用周公、太公之时的“和平友好条约”以及自己的聪慧与学识,说服齐孝公退兵,展示了其高超的外交技巧与辞令艺术。
【原文】
齐师侵我西鄙[267],讨是二盟也。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卫人伐齐,洮之盟故也[268]。公使展喜犒师[269],使受命于展禽[270]。
【注释】
[267]西鄙:西部边境。
[268]洮之盟故:是履行(去年)在洮地盟约的缘故。
[269]犒师:犒劳齐军。
[270]受命:请教如何措辞。
【译文】
齐国军队进攻我国西部边境,表示对洮、向两次会盟的不满。夏季,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卫军便攻打齐国,这是卫国履行洮地的盟约。鲁僖公派遣展喜去犒劳齐国军队,让他先向展禽请教如何措辞。
【原文】
齐侯未入竟[271],展喜从之[272],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273],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274],大师职之[275]。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276]。’我敝邑用不敢保聚[277],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注释】
[271]竟:同“境”,边境。
[272]从之:从而见齐侯。
[273]室如县罄:是说百姓贫乏,室中一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檐低垂,但内中空空。
[274]载:载书,即盟约。盟府:藏盟约处。
[275]大师职之:谓由太师执掌。
[276]率:沿着,继承。
[277]用:因此。保聚:保城聚众。
【译文】
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就出境求见齐孝公,说:“我的君主听说君王亲自出动大驾,将屈尊光临敝国,特派下臣来慰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平民百姓害怕,君子大人不害怕。”齐孝公说:“百姓家中像挂起的磬一样空,四野里连青草都没有,你们凭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凭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助周王朝,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还赐给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侵犯。’这个盟约藏在盟府之中,由太史掌管着。齐桓公因此集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过失,救助他们的灾难,这是发扬光大齐太公的职责。等君王您即位,各国诸侯相互盼望着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吧!’敝邑因此不敢保护城郭,纠聚民众,人们说:‘难道他即位才九年,就会背弃王命、废弃职责吗?他怎么向先君交代呢?他一定不会这样做的。’凭借这个,所以不害怕。”齐孝公就收兵回国了。
【评析】
在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鲁国的政治家们并没有因此胆战心惊而乱了手脚,也没有义愤填膺,而是想出了一个即使是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是出人意料的高超的妙招:犒赏前来入侵的敌军,并辅之以令敌手无言以对的绝妙外交辞令,真是令人叫绝。
实际上,鲁国人之所以“有恃无恐”,不仅是他们的先君曾有过“和平友好条约”,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的自信——自信道义是站在自己这边的,自信自己对付入侵者游刃有余,也自信自己有与敌人放手一搏的实力。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作后盾,那么也很难起到“一言”而让敌手退却的结果,毕竟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既然敢于来犯,那么也就意味看来者不会顾及什么先君之盟。
人们所说的大义凛然,只有在这种关键时刻才会显露无遗,英雄本色也只有在这时才能彰显其伟大。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浴血奋战是一回事,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巧妙应对又是一回事,并不一定非要真刀真枪地厮杀才算得上英雄。
-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所谓亡国之音。它之被认定为亡国之音,有两个相互关连的依据。第一个依据是它的诞
-
古文·燕昭王求士 《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1
-
1人类的伙伴,红了密密匝匝,一望无际土壤吐露:秘密我站立田野凝望,和成熟一起储藏丰收的喜气2草本植物,用茎高抬起涨红的头颅历史中,面
-
碧簟绛纱帐,夜凉风景清。病闻和药气,渴听碾茶声。露竹偷灯影,烟松护月明。何言千里隔,秋思一时生。
-
一直想写一写那段扔在黑土地里的童年和籽粒饱满的作物包括一岁岁成熟起来的棉花、红麻、高粱穗晃晃悠悠的黄书包和打着赤脚的红色修辞但我做
-
夏口夜泊别友人 李梦阳 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1]。 孤舟夜泊东游客[2],恨杀长江不向西[3]。 [作者简介] 李梦阳
-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
-
假 ① 人之亡……林回 ②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 ③ 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
-
【原题】:神通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年有庆云见且山呼万岁始诏建黄帝祠封为仙都山敕书今亡
-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参考资料:[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