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猷访戴”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子猷访戴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放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事又见晋书本传。
【释义】王羲之子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率性而行。这一典故用以比喻放达之士的高雅超群的情操。后人常在咏雪的诗歌中用此典实。
【例句】①白衣盼杀东篱客,你莫不子猷访戴。(马致远〔双调·拨不断〕)以陶渊明和王子猷的典故来比喻自己的隐居生活,抒发情怀。②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元亮归来,把翠竹栽,黄茅盖。(张养浩〔中吕·普天乐〕)小令主要抒发作者辞官隐退的心情,在这里“子猷兴尽”与“元亮归来”对偶,其立意与原典雪夜访戴,兴尽而归的意思有些出入,更多的是为了说明退隐后欢畅的心情。③浩然驴背霸陵桥,风势恶,休笑子猷乔。(曾瑞〔中吕·喜春来〕咏雪梅)小令咏雪中梅花,用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和子猷访戴的典故。“休笑子猷乔”的意思是,子猷并非乔模作样雪夜访戴造门而不入,实在是因为风雪下得太紧,急着要回去。以此衬托雪中梅花斗风傲雪的姿态。④访戴归来,寻梅懒去。(薛昂夫〔双调·蟾宫曲〕雪)以“访戴归来”喻示雪大不能出门。⑤拜辞了刘宠钱,笑上子猷船,迁,风月浩无边。(张可久〔越调·柳营曲〕自会稽迁三衢)作者自会稽迁官三衢,因而用会稽的典故。“笑上子猷船”的意思即上船离开会稽,与原典意义不同。⑥你看他溯澄江下不减王猷兴,冲开鹭序,荡散鸥盟。(沈禧〔南吕·一枝花〕咏雪景〔梁州〕)借“子猷访戴”故事写雪中雅兴。王猷即王子猷。⑦冻归来怕人胡议论,强支吾道兴来还尽。(陈德和〔双调·落梅风〕雪中十事·泛剡王猷)小令认为子猷兴尽而归是支吾之辞,其实是冻得受不住了才回家来。⑧千里而来,早则不兴阑了子猷访戴。(马致远杂剧半夜雷轰荐福碑第三折〔粉蝶儿〕)此例中突出“兴阑”二字,因而用子猷兴尽不见戴的故事。⑨这其间寻梅的意懒,访戴的心灰。(关汉卿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第二折〔梁州〕)形容大雪,即便子猷也无兴致访戴。⑩似这雪啊,教冻苏秦走投无计,王子猷也索访戴空回。(萧德祥杂剧杨氏女杀狗劝夫第二折〔滚绣球〕)孙二感叹雪大,子猷难以访戴。(11)子猷乘兴去访戴,还乡兴尽回船去也。(旧题徐畛杀狗记第十二出雪中救兄〔小桃红〕)孙华与柳、胡二人雪天饮酒,以古人例子咏雪,子猷事是一例。
-
《洞庭湖上》 胡也频 激烈的愤怒之长风, 横扫这苍茫的湖面, 五百里的水波澎湃着, 彷徨了安静的鱼舟。 蒙蒙的灰色之雾, 将水天染成一色, 一切的固有变样了, 弥漫着拘挛与颤栗。 无数的浪花和雨珠飞舞
-
王思任《游洞庭山记》 王思任 余读 《震泽编》,慨然有七十二峰之想。已而手弇州、太函、歇庵诸游记,则神淫淫三万六千顷湖波际矣。 前游者曰,非筍舆不可穿云,非峨岢之艑,不可破巨浪。因借同年俞观察一檄,而
-
片帆飞去若轻鸿,一霎春潮过浙东。王谢江山久萧索,子真今为起清风。
-
【注释】:词人是开禧三年(1207)被黥面流放到江汉一带的。当时开禧北伐失败,史弥远政变,太师韩侂胄遇害身死,他被牵连下狱,家产也被抄没。写作此词时他被贬已有几年时间,怀归思乡之情日益强烈,适值深秋,又逢送别友人,故孤独惆怅之情一寄于词。词
-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
【原题】:与高紫微雪溪饯客虽已预盟然坐次予每居上为之踧躇寄此见意
-
这首诗分为三段: 头八句“我家江水初发源”至“江南江北青山多”,写登高远眺,触景生情,勾起乡思,中间八句“羁愁畏晚寻归楫”至“飞焰照山栖鸟惊”,描绘傍晚和夜间江上的景色,末六句“怅然归卧心莫识”至“有田不归如江水”,阐发辞官归田的意
-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孔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
-
曳杖入寺门,辑杖挹世尊。我是玉堂仙,谪来海南村。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光圆摩尼珠,照耀玻璃盆。来従佛印可,稍觉魔忙奔。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
铅山又名杨梅山、桂阳山,在江西信江流域,元代因其地设铅山州,即今铅山县。黄镇成本昭武(今甘肃张掖市)人,“至顺间,尝历览楚汉名山,因流齐鲁之墟”(《元诗选》)。“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早行为旅人所好,也成了诗人历久不衰的题材。这首诗大约就是途中所作。首句写早行环境,开篇点出“林馆”,客店开在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