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扫门求见 ”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释义用法汉时魏勃想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法进见,就常常清晨去打扫齐相舍人的门前,因而得舍人引荐,而见到曹参,也被任用。后以此典指设法求见权贵,希图任用。
用典形式
【扫门】 唐·刘长卿:“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唐 ·李商隐:“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唐 ·罗隐:“应见使君论世旧,扫门重得向曹家。”清·江宏文:“击鼓谁云丞相怒,扫门自与舍人疏。”
【埽门士】 唐·杜牧:“自愧埽门士,谁为乞火人?”
【长扫朱门】 唐·李山甫:“此生长扫朱门者,每向人间梦粉闱。”
【扫门求见】 清·黄景仁:“义兴两龚语我私,言公相士无成规,扫门求见君无迟。”
【扫舍人门】 宋·黄庭坚:“敝帚不扫舍人门,如愿不谒青洪君。”宋·陆游:“宁吟灞桥雪,不扫舍人门。”
【相门洒埽】 清 ·钱谦益:“仕路椰揄诚有鬼,相门洒埽岂无人。”
【无私断扫门】 唐 ·王维:“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
【扫门踪魏勃】 唐·张祜:“扫门 踪魏勃,开阁伫孙弘。”
【丞相扫门人】 唐·刘禹锡:“初见相如成赋日,寻为丞相扫门人。”
【拥帚扫公门】 清·黄景仁:“我喜童时识司马,不须拥帚扫公门。”
【耻为丞相扫】 清·郁植:“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
-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岂解有乡情?弄月聊鸣哑。 作品赏析注:1:勉爱:勉以自爱也。2:小季:小弟也。注:1:洛郊无爼豆,弊厩惭老马:洛郊无爼豆,谓国无
-
人月圆·吴门怀古 张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 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 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张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 ① ,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 ②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 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③ ,争宠而心害其能 ④ 。怀王
-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遝,充溢圆方。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
我与父亲 我想顺着父亲的皱纹,回到小时候的童年。记忆中至今无法忘记的,是那一锅煮熟再用铁锅煎黄的洋芋,黄澄澄金灿灿像小山一样码在我
-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祢衡实恐
-
宋词典故·三户存楚 【出典】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居鄛人范增……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南朝宋·
-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老兵回乡后所面临的人亡家破的悲惨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艺术上,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行动描写,表现了老兵归来后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句式整齐,全用五言。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
-
【名句】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 语出明代俞大猷《秋日山行》诗。大丈夫如果不南征北战,四海为家,怎么能有助于老百姓呢?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为了民众百姓的安定和幸福不辞劳苦的壮阔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