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紫藤》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许浑
绿蔓浓阴紫袖低,客来留坐小堂西。
醉中掩瑟无人会,家近江南罨画溪。
这是一首托物寄情的小诗。作者因庭中紫藤而遥忆江南故家罨画溪边的一段往事,音婉句秀,极迷惘失落之致。
紫藤为蔓生木本花,春暮生长花轴,向下垂,开蝶形小花;轻飔微拂,花轴低徊摇漾,令人爱怜。李德裕潭上紫藤云:“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戴表元紫藤诗:“蝴蝶不知春巳去,绕墙闲弄紫藤花。”由于咏物托义的历史积淀,诗人每以紫藤比托引人爱恋的娴静少女,或以比青春将逝的失意女郎。此诗首句直咏紫藤,寥寥七字,就将紫藤花的特点写尽:绿色的藤蔓,浓阴密盖,花轴像少女的紫色长袖低低下垂。“紫袖低”三字尤为传神。白居易夜筝云:“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黯低容。”诗人写的是花,却又像人;是花的形态,却又是人的神韵:一个低徊自怜、暗自伤感的女子形象;形神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谐和。吴雷发说诗管蒯云:“咏物诗要不即不离,工细中须具缥缈之致。”“绿蔓浓阴”,落笔擒题,切住紫藤,就是“即”。而紧接“紫袖低”,具花轴下垂之意,又以暗拟女子之低容失意,是“即之又离”,亦花亦人,故迷茫缥缈。
二句突接。正当诗人对花拟想之时,来了客人,只好留坐,并于小堂之西设酌款待。这第二句虽接得突兀,但为三句“醉”字伏下一笔,却不可省。
三句“醉”字极须重看。此时客与主人同醉,但醉而有别:客因主人款留而醉,而主人却因对花忆事,借酒感发而醉。诗人在无可排解之中起而弹瑟泄情,然客醉呵呵,并不知音,只好掩瑟不弹。“无人会”三字写尽心中无限情事、无限惆怅、无人理解的迷惘失落之情。陆游悼怀唐琬所作禹寺云,“尚余一恨无人会,不见蝉声满树时”本此。
四句忽然宕开,自长安而至于千里之外的江南。原来所以“醉”,所以有“无人会”之遗恨,即是罨画溪边的一段往事萦绕心头。这是一段怎样的往事?诗人深沉忆念的又是怎样一个女子?许浑集中另有五律紫藤一首,末云“日暮微风起,难寻旧径还”,可悟事之不谐,两情终至睽离。紫藤本江南之物,但“长安人亦种,饰庭也”(本草)。诗人目注庭中紫藤,而遥忆当年罨画溪边紫藤花下那段情事,“风景依稀,未得逢人而语,故罢弹惆怅耳”(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杨慎丹铅总录云:“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而罨画溪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因溪流两岸紫藤竞放,游人麇集似画,故名罨画溪。许浑江南丹阳人,本不住罨画溪边,这里因藤紫而特借其名以代丹阳,不必泥看。
-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
-
?此诗卷二十三已收,题为“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
[原文] 治 国 文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 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
-
诗的前两句写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场小雪给关山披上一层薄薄的银装。而人则戴着絮帽,迎着雪后的北风站立着。时间呢?据诗题,是旧历九月二十八日。虽在北国,这场雪也属于来得比较早的。也许,它是这一年的第一场雪呢。晚秋,一场雪使山河大地容颜顿改,把季节明显地推向初冬,所给人的感受和引发的思绪应该是多方面的。但作
-
蕙炷炉薰断,兰膏烛艳煎。夜风多起籁,晓月渐亏弦。鹊去星低汉,乌啼树暝烟。惟应墙外柳,三起复三眠。
-
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
-
[唐]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芳林新叶
-
大矣哉,文之时义也〔2〕!有天文焉,察时以观其变〔3〕;有人文焉,立言以重其范〔4〕。
-
虽在暗室,如对大宾。其于接物,温恭诚信,充积有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虽在暗室,如对大宾。其于接物,温恭诚信,充积有余。》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五色双丝献女功,多因荆楚记遗风。圣君照物同天鉴,不用江心百链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