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温庭筠》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首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是又一位痴情思夫的女子。她对丈夫的思念,表现在一个“望”字上。作品先写她的“望”之切。她清晨一起身,略加梳洗。就倚楼望夫,可见其望夫回归之心是何等急切。梳洗是要耽误一些时间的,但不梳洗不行——万一丈夫今天回来了,见到自己蓬头垢面,岂不煞风景?但是,除梳洗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不顾了。所以,作品以“梳洗罢”开篇,既交代了登楼望夫的时间,为与下文的“斜晖”构成长距离的时段打伏笔,又揭示了这位女子细腻复杂的心理,突出了她急切望夫的心情。次写她的“望”之细。她立在望江楼上,倚着栏杆,俯视着眼前一条一条驶过的船只,一只一只地辨认,竟望过了上千条船只,望得是何等仔细,何等专心!看到一条船过来了,她也许满怀希望,希望丈夫就在这条船上;可是,船,并未停靠;丈夫,并未走出船仓……驶近的船儿又远去了,留给她的只是失望。就这样,希望——失望,希望——失望……“过尽千帆皆不是”,最后是彻底的失望!“过尽”一语是千古名句,语极质朴、简约,却绘尽了这位女子的望夫痴情,洞穿了这位女子的心灵奥秘,道出了许多处境类似之人的相似心境,极富概括力和表现力。三写她的“望”之久。“斜晖”,西斜的阳光,即夕阳的余辉。“斜晖”遥应首句的“梳洗”,表明这位女子从清晨到傍晚,一直都在望着江中驶过的一条又一条船只(这又在时间上与“千帆”暗合),企盼着丈夫的归来,这是怎样的深情,何等的耐性啊!然而,她始终没有等到归来的丈夫,看到的只是悠悠江水正慢慢带走夕阳脉脉的余辉,她怎能不无比惆怅,黯然神伤呢?“肠断白苹洲”,就是这种感情的总爆发。“白苹”,是一种开白色小花的水草;“白苹洲”,是周围开满白苹花的江中沙洲。丈夫当初外出时,他的船也许正是从这里远去的,所以在空自怅望之后看到白苹洲,心中便更加难过伤心,几乎是柔肠寸断,心肝俱裂了。
词中虽没有出现一个“痴”字,但这位女子的痴情傻气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她望夫的急切之心,专注之态,耐久之性,都无不反映了她的痴情;她从清晨到傍晚,饭不食,茶不思,身不动,目不移,那么长久地木立楼上,呆望江中,又都表现了她的傻气。我们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感受了她的痴情傻气,又从她的痴情傻气中理解了她的思夫之心,免不了在会心的微笑中产生出对她的深切同情。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作品赏析【注释】:“一夜雨”一本为“山中一半雨”。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
-
【原题】:李大著赴豫章别驾同舍饯别用二工部天上秋期近人间影清之句分韵赋诗得天字
-
这是处于泰山学院西北角的小山,尽管无人怀疑它是泰山的一部分,但由于环山路的阻隔,加之散落的住宅和乱挖采石,看上去它像游离于泰山之外
-
被梦硌醒我一直想说一说老青岛的人和事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出生在这里,一个甲子过去了,在这个叫“铁路宿舍”的地方,我度过了懵懵懂懂
-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虽在鬓如丝。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君行过到炉峰下,为报东林长老知。
-
如果说林冲走上梁山的道路,是克服了自身忍辱退让的性格弱点,那么,武松投入造反的行列,从杀嫂祭兄、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到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第26—31回)却经历了从小义到大义、从个
-
玉胡蝶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
-
作者: 朱明
-
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间。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
-
[原 文] 元丰六年(1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②,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④。怀民亦未寝,相与⑤步于中庭⑥。 庭下如积水空明⑦,水中藻荇⑧交横⑨,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