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有会而作(并序)·陶潜》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有会而作(并序)·陶潜》原文与赏析

陶潜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 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暮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 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斯滥岂攸志, 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 在昔余多师。

陶潜(365—427),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为彭泽令,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归乡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遇酒即饮,无酒亦雅咏不辍。诗风自然淳厚,诗歌内容多咏田家之事,为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田园诗人。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诗人在宋元嘉三年(426)“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 ‘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这时诗人已六十二岁,再过一年就去世了。

诗题是“有会而作”,就是为了这类事情,诗人内心有某些感触,才写成诗篇的。檀道济劝他出来做官,他拒绝了,赠粱肉给他,他不屑一顾,麾而去之。这首诗就是要表现他这种安贫乐道的硬骨头精神。

序文简要地交代了由于年成不好,造成自己忍饥挨饿的艰难处境,为了教育后代子孙,才将这饥乏的情况记载下来。因为如何对待饥饿,是一个人的大节问题,不得不慎啊!这最后一层意思,并没有明说出来, 只是隐含在里面。所以前人赞扬“序落落有远致”(清陈祚明评选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三)。

全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层,共分四层来理解。

第一层叙诗人一生挨饿,虽然对于生活的要求极低,还是不得温饱。劈头两句,概括性极强,“只举老幼两头, 而中间数十年之困苦, 皆括于其中,起句工于造语。”(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三)三、四两句中的“实”字和“敢”字,表明诗人需求极低,只要能吃上菽麦一类的粗茶淡饭就很满足了,哪敢羡慕那些香甜的美味和肥嫩的鱼肉呢?细细品味这四句,在朴实平静的叙述中,蕴藏着一股愤激不平的情绪,颇耐人咀嚼。

第二层具体描绘诗人生活困苦的情状和辛苦悲伤无可奈何的心绪。惄(ni音溺)如:饥饿的样子。亚:次一等。九饭:说苑·立节所记载的关于子思的典故,子思居卫,极端贫困,三十天只吃了九顿饭。这四句是说,自己老来常常挨饿,还不如子思三旬九食的境遇呢,夏天仍然穿着令人厌恶的冬季衣服。如今我已到了晚年,将来的日子已经不多,我心中悲伤,生活如此艰辛,可又无可奈何。此层一句用典,一句具体描绘,两句概括叙述,用笔富有变化,防止单调质直,颇见诗人构思功力。

第三层故作曲笔,批评齐国饥民不食嗟来之食而终于被饿死的行为未免太过分,实际上是为下文赞扬这位饥民,表现自己固穷之志的一种曲笔。方东树评论这四句说:“言己慕此人,却反言以非之,则局势曲而变化矣。”(昭昧詹言卷四)

第四层述怀明志,意思是说:孔子曾经说过,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虽然穷,还是坚持着,小人一穷便无所不为了, 见论语·卫灵公)穷而无所不为(斯滥)岂是我平生之志,穷而能坚持着(固穷)才是我的本愿,挨饿又算得了什么,古代值得我效法学习的人太多了。最后这一层,以直接抒怀的方式,否定了第三层的曲笔,表现了诗人晚年穷且益坚的性格。陶诗汇注卷三说:“‘常善粥者心’二句(即第三层四句),提笔作翻案,谓不食嗟来似亦太过。 ‘斯滥’二句(即第四层四句),又归正意,谓固穷之志不容假借,则昔人不食嗟来,真余师也。一开一阖,抑扬顿挫,如闻愁叹之声。”

陶渊明对于檀道济等官僚的施舍,麾而去之,确实表现了他安贫乐道的硬骨头精神,这正是有会而作这首诗中所写的,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但是,他在乞食诗中,又为什么愿意接受乡人的遗赠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逯钦立先生说得好:“值得注意的是,陶渊明可以到邻舍登门乞讨,接受邻人食物,还要‘冥报以相贻’。而对于‘施惠’的封建统治者,却不肯接受其‘嗟来食’。实际上是拒绝了宫府馈赠。饥饿是一样的,对待态度完全不同,这表现了陶渊明爱与憎……这又表现了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品质。”(汉魏六朝文学论集292页)

猜你喜欢
  • 苏轼《稼说》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 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 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 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

  • 杜甫《水会渡》全诗赏析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远游令人瘦,衰疾惭加餐。 作品赏

  • 人生的智慧

    【4314】人生的智慧(〔德〕叔本华著,韦政希、陈利红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万字,2018年6月第1版,35元)6部分:[1]基本的划分;[2]

  • 《巫山艳史》原文和解析

    巫山艳史 清康熙啸花轩藏版本《巫山艳史》扉页书影 清刊六卷本《巫山艳史》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一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一作六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康熙初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啸

  • 《饥饿之忆》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晚上,我从金陵饭店宴会厅上到最高层的转盘咖啡馆里坐下。这里非常美,下望南京街道上的灯光,如同一行一行的明珠嵌在深蓝的天鹅绒底子上,室内灯光薄暗,音乐台上有身着西装的乐队,还有年轻的歌唱演员在唱西方乐曲

  •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3949】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刘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9 5万字,2016年9月第1版,59元)△共25章:①懋功会师;②初

  • 《凉州词》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凉州[1]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2]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3]。羌笛何须怨杨柳[4],春风不度玉门关[5]。【注释】 [1]凉州:即武威市,又

  • 郦道元(北魏)

    作者简介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自

  • “君子有三戒”注释、译文和感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① (戒色 ② 、戒斗 ③ 、戒得 ④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七) 注释 ①戒:原指佛教约

  • 楚辞·九怀

    《九怀》者,谏议大夫王襃之所作也。怀者,思也,言屈原虽見放逐犹思念其君,忧国倾危而不能忘也。襃读屈原之文,嘉其溫雅,藻采敷衍,執握金玉,委之污渎,遭世溷浊,莫之能识。追而愍之,故作《九怀》,以裨其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