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大梁·洪升》原文与赏析
洪升
匹马嘶荒野, 群山拥乱云。
迢迢二千里, 去哭信陵君。
洪升(1645—1704),字昉思,清代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做过二十年国子监,在政治上郁郁不得意。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生殿传奇定稿,曾称誉一时。次年八月因在佟皇后丧葬期间演出此剧,受了弹劾,被革去监生,不久即离开北京,回到故乡。
这首诗作于康熙十年(1671)秋。诗人自杭州去河南开封,因心情抑郁,在途中写了五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中既有怀古的感慨,同时又寄托了自己生不逢时的悲愤和怨恨。
诗题中的“大梁”即今河南省的开封市。首、次两句,诗人以“匹马”、“乱云”衬托自己内心的孤寂与纷乱。一匹马在荒凉的野外独自嘶叫,显得是何其的孤独和悲凉;群山被乱云围困着,又是何等的纷扰和窘困。其实,这里的“匹马”与“群山”是诗人隐喻自己。这是诗人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来衬托自己彼时彼地的内心的孤独、寂寞和纷乱的复杂心理。
诗人自杭州赴大梁,由于他在政治上郁郁不得意,便油然地缅怀起“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的魏公子信陵君。信陵君礼待“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侯生的故事,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后世之人传为佳话。作为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洪升,此时此刻缅怀信陵君就十分自然和合理了。“迢迢二千里”是指自杭州到大梁的大约路程,诗人不远千里“去哭信陵君”,更见出他对信陵君的敬仰和钦慕,并因当时没有出现象信陵君这样的人物而感到哀伤。
这首五绝,开头两句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匹马嘶荒野,群山拥乱云”的具体形象,造成特定的艺术氛围,接着再写千里去哭魏公子,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索味的余地,增强了作品的容量,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
梁甫是个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甫山者,遂赋予《梁甫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这首诗中陆机是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人生的短促,虽然行为正直,仍然不免有种种忧患。
-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
-
【原题】:庚子正月彗见於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唐律
-
王诜《蝶恋花 ① 》王 诜 王 诜 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万恨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
-
此词作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时清廷于中日战争中大败,作者借咏虫暗伤国事,故词中有“马邑龙堆”之语。
-
作者: 张俊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到6年级上下册的古诗词,内容包括1到6年级的所有古诗,,一至六年级上下册所有古诗词,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古诗词(上下册)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画 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
-
【原题】:洪元夏{僚去亻日小加目}行业赞集王右军书帖赞
-
七年为少傅,品高俸不保乘轩已多惭,况是一病鹤。又及悬车岁,筋力转衰弱。岂以贫是忧,尚为名所缚。今春始病免,缨组初摆落。蜩甲有何知,云心无所著。囷中残旧谷,可备岁饥恶。园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不求安师
-
姚镛《访中洲》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译文】 冒着濛濛的细雨,来叩竹下的柴门。荷花飘散缕缕的清香,沁入紫色的罗裙。与您把臂相逢,还来不及讨论奇文。先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