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董以宁》原文与赏析
董以宁
流苏空系合欢床, 夫婿长征妾断肠。
留得当时临别泪, 经年不忍浣衣裳。
董以宁(约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江苏武进人,明未秀才。能诗文,尤工填词。有正谊堂诗集。
这首闺怨写新婚妇女对长期应征在外丈夫的思念,情词深切,哀婉动人。
诗的一、二两句写怨之缘起。“流苏空系合欢床,夫婿长征妾断肠”,合欢床上系有流苏,垂缨悬络,新婚气象犹在,可是着一“空”字,则顿出空房孤寂之象。唯其合欢床上还饰有流苏,更显得思妇的凄苦。如果说这一、二两句还属一般,无大新异奇警之处,那三、四两句便戛戛独造,不落常套了。“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分别时泪洒衣裳,分别后时时思念,连洒有泪水的衣裳都不忍心汰洗,其情深可见。
写闺中妇女思念征夫,或言望穿秋水,或称辗转不寐,或说泪滴不绝,而此诗以“经年不忍浣衣裳”则委曲深含,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因为它打上了诗人思考事物特有的印记,这也是诗感人的一种重要因素。
-
俞安期《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升真洞》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升真洞刘仙巖(1),仙人刘仲远所居。抵山之半,入户旋返而上登者,爲升真洞,仲远鍊真沖举(2),咸在兹焉。左
-
梅花落鲍照【原文】中庭[1]多杂树,偏为梅咨嗟[2]。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3],露中能作实[4]。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5],
-
《席方平》是一曲穷苦百姓反抗封建压迫的颂歌。小说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里惨遭压迫、有冤无处伸的悲惨处境,热情讴歌席方平这位敢于斗争、百折不挠的平民英雄,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不堪忍受封建压迫
-
祭统 【题解】 郑玄说:“名曰《祭统》者,以其记祭祀之本也。统,犹本也。”说得更明白点,这个“本”就是一片孝心。“祭统”的意思
-
羽龠兴东序,春秋纪上叮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
亦舒,原名倪亦舒,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的妹妹。亦舒的多部作品,包括《玫瑰的故事》等,被改编为电影。除小说外,亦舒还撰写散文和人物访问稿等。她笔下的女角色大部分自爱自强、特立独行。亦舒笔下的人物如同棋子,总是可以为她们安排好位置。一起一落,似乎宿命,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亦舒是个多产作家,且一直长盛不衰。她苍凉的言情,仿佛打从开始就参悟了情爱,而她的女主人公,多半是精明、世故、懂得进退的女人。她的文字,虽不华丽,却很深刻。
-
【生卒】:1888—1965【介绍】: 英国著名诗人、文艺批评家,后期象征派诗歌大师,西方“新批评派”*的奠基人,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这首诗写的是自己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但由于诗人的高度概括,便使它突破了个人悲欢离合的局限,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门第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诗的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上句用
-
患财用未丰,而欲益以聚敛,谓诚信不如权谲,谓忠厚不如刻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患财用未丰,而欲益以聚敛,谓诚信不如权谲,谓忠厚不如刻深。》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胡学文的小说多写实而少抽象,多叙述而少描写,沉静、冷峻、孤绝,恰如寒冬决绝地挺立在广漠、苦寒的坝上草原上的一棵孤树。然而,当走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