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梅花落
鲍照
【原文】
中庭[1]多杂树,偏为梅咨嗟[2]。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3],露中能作实[4]。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5],徒有霜华[6]无霜质。
【注释】
[1]中庭:庭院中。
[2]咨嗟:赞叹声。
[3]作花:开花。
[4]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两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5]尔:指杂树。飚(biāo):指暴风。形容声势大,速度快。
[6]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5-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赏析】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这里的“杂树”和“梅”具有象征意义。杂树,“亦指世间悠悠者流”,即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诗人最赞赏的是梅花,观点十分鲜明。
下面是诗人与杂树的对话。“问君何独然?”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全句意为,因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在此,诗人将杂树拟人,并将它与梅花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式加以描绘、说明,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杂树的软弱动摇。两者在比较中得到鉴别、强化,可谓相得益彰。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士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中明确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其中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中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
【3093】改革热点大聚焦(编写组编,新华出版社,16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29元)△本书共为10个专题,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红顶中介
-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信念用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
〔意大利〕 夸西莫多 守财奴的痛苦,把你的捐献 在此拖延,我所渴望的时刻 放弃了。 木箫复冷冷地吹出 永恒树叶的欣喜, 却不属于我,且不再记忆; 在我内心,黄昏降临: 水落在我草叶般的手上。 在朦胧的
-
夜来归来冲虎过,山黑家中已眠卧。傍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庭前把烛嗔两炬,峡口惊猿闻一个。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赏析: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石鱼湖上醉歌①并序 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
-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昔者龙蹲东鲁,陈礼乐而救苍生〔2〕;虎据西秦,焚诗书以愚黔首〔3〕。通其变,参天二地
-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
-
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非关春不待,当由期自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