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诗经》》原文与赏析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汉朝人解释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时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携持而去焉。”(毛诗正义·北风序)由此可见,这也是一首反映奴隶怨恨苛政,相互鼓励,准备逃亡的诗歌。
全诗是用一对情侣在逃亡之前相互鼓励的口气来写的:
北风呼啸刺骨寒凉,大雪刮得纷纷扬扬。你要是真心疼我爱我,跟我携手一同逃跑。难道能再犹豫徘徊?处境已经危急万分!
北风狂吼多么猛烈,大雪刮得扬扬纷纷。你要是真心疼我爱我,跟我携手一同逃归。难道能再犹豫徘徊?处境已经危急万分!
没有不红的狐狸,没有不黑的乌鸦,天下没有不坏的贵族!你要是真心疼我爱我,跟我携手同车逃奔。难道能再犹豫徘徊?处境已经危急万分!
一、二两章开头用北风大雪起兴,形成一种严寒肃杀的气氛,以象征卫国的政治苛虐,危乱将要来临,民不聊生。从而说明,只有逃亡,才有生路。三章开头又用狐狸和乌鸦作比,说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以此来咒骂奴隶主贵族,显得痛快淋漓。每章开头两句是比兴,以下四句是赋,所以这首诗中,赋、比、兴三种手法是全的。
胡寅斐然集中解释说:“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以起情,谓之‘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用简要的话,对赋、比、兴作了非常精辟的阐述。现在我们将这首诗运用赋、比、兴的成功之处,作些具体剖析。
一、二章中风雪的兴,是为了“触物以起情”。北风、大雪的凌厉、威虐、酷寒、肃杀,使人产生畏惧的心情;卫国政治的苛刻、威虐,也使人产生畏惧的心情。现在先说北风和大雪,这是具体形象的,人们都经历过的东西, 立即引发出人们畏惧的心情;接着跟苛政联系起来,“叙物以言情”,用赋体描述男女相互勉励,赶快携手逃亡,脱离这苛政的迫害。如果没有“兴”而直接用“赋”,就显得比较突兀,不易引发畏惧的感情;如果只有“兴”而无“赋”,含义又隐约难明,读者不知所云,也不能表现畏惧的心情。
再说第三章中狐狸、乌鸦的比,是为了“索物以托情”。天下狐狸一般赤,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是物态;天下奴隶主贵族一样坏,这是人情。通过比,抒发了诗中主人公对于奴隶主贵族的憎恨感情,接着以“赋”叙相携逃跑之情。“比”与“赋”相得益彰。使诗中的感情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
[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
这首诗写出了红梅独特的姿态和个性。诗人以红梅的口吻劝说“桃李莫相妒”,意思是,桃李不要嫉妒我红梅。桃李嫉妒红梅什么呢?诗人紧接着道出“夭资元不同”,这是回答前一句所说的相妒,劝说桃李不要嫉妒的是:红梅和桃李开花茂盛的样子原来就是不同的。
-
名言: 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注释: 师: 军队。 句意: 军队从出发的那天起, 就以为国献身为光荣, 以贪生怕死为耻辱。 出处: 《吴子·论将》
-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新华社发那是1953年元旦,为了慰问朝鲜前沿部队,我们60军文工团组成五个文艺小
-
【3258】干部大讲堂(第7辑)(中组部干教局编,党建读物出版社,32 6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58元)△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专题研修课
-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
题解 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在大约五十三、四岁,基本上写成了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的伟大著作《史记》以后,所作的一篇序言。原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历叙世系关系和家学渊源,并概括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第三
-
玉泉南涧花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无故为谁开。宁辞辛苦行三里,更与留连饮两杯。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弦来。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玉泉寺南三里涧下,多深红踯躅,繁艳殊常,感惜题
-
从星辉家出来的路上,我突然想要一个院子,比他家那个院子更大、更好看。 他家那个院子,围墙是他爸砌的,像蚂蚁搬家一样,用光了两
-
此词极为细腻婉曲地写一位歌女和情人的约会,通过这样一个角度,展现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寄寓了词人对于这位歌女向往真正的爱情而不可得的深切同情。起首两句,点出季节时令和住所,又以柳絮飞舞环绕的比喻把歌女因有约会而产生的兴奋、紧张的心情作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