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题 解】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可见本诗是即兴挥毫的题壁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来往的朋友。这首诗描绘了院内美景和院外的水光山色,赞美了庭院的主人,抒发了作者的高雅情趣。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诗从院内的杨家庭院的清幽,写到院外的“一水”、“两山”,并赋予其生命、感情,展示了杨德逢先生的清净脱俗、朴实勤劳、人品高洁和富有生活情趣的形象,也反映了诗人与他早已缔结下了深厚情谊。
绝句的后两句已成为千古传诵佳句,其原因在于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青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而且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两句里,我们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由此也可见诗人思致的绵密。
在修辞技巧上,第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是读来却自然天成,清新脱俗。
-
结舍近沧洲,江山不外求。我来明月夜,更得主人留。
-
苏轼 敕: 朕式观古初,灼见天命。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 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 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
古文观止·王守仁·瘗旅文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
-
国学名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出处和解释
【名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语出《礼记·大学》。老百姓喜欢什么,当权者就喜欢什么;老百姓厌恶什么,当权者就厌恶什么,这才称得上老百姓的父母。说明当权者关心人民疾苦,才能取得人民
-
《先秦散文·孙子兵法·行军(节选)》原文鉴赏
-
【原题】:泛舟登弁山祥应宫之绝顶望太湖窥黄龙洞过倪尚书云岩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大楼建筑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高楼”的诗句,形容高楼的诗句,描写大楼的诗句。1.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4. 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5. 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秋景与哀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以哀景写哀情”的诗句有那些,写秋景抒悲情的诗句,关于秋天凄凉的古诗。1.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释义: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
-
黑漆弩·感事 冯子振 江湖难比山林祝。种果父胜刺船父。 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 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 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朗诵活动简讯,内容包括1至5年级古诗简报,迎国庆诗歌演讲比赛简报,以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为素材写一则新闻。1-5年级古诗这样做成简报:1.古诗简报要有报头任何一份报纸都会有报头,古诗简报也应该如此。报头可以用图片加文字来表达,如果计算机操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