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原文与赏析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底。诗人告诫儿子要求得知识,一是要花工夫,二是要“躬行”。
诗从“古人”的经验引出道理,“无遗力”,概及不惜力、不惜时,不畏苦、不畏难,也就是说笼盖下文。“少壮工夫老始成”,由少到老,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中要下功夫,以时间的长,表现了功夫的深。因了诗人是以诗“示子”的,所以力诫其“少壮”时就要下功夫。既怕空抛光阴,又忌急于求成,也就如古人所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词)。“无遗力”还包括“躬行”。因为是诗人冬夜读书时所感,也是教育子女“学问”之事,所以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不等于完全体会到的,也不是绝对没用的,而只是“浅”而已。实践出真知,理论要和实践相统一,只有“躬行”,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学问。陆游并非忽视书本知识,他曾说:“我生学语即酖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少小喜读书,终夜守短檠。”(幽居记昔事十首之十)诗人于此则更为辩证地讲了书本和实践的关系。这首诗可谓由理语组成,但其“古人学问无遗力”可激发人想象到许多古人、古事,他们都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产生具体形象,因而它又不是纯粹概念化的语言。
-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
-
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従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起携蜡炬绕空屋,欲事烹煎无一可。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
-
《梅花·花犯苔梅》咏梅花诗鉴赏 王沂孙古婵娟
-
上甘岭战斗打响以前,从前沿阵地上送来一大卷信。在这些热情洋溢的信里,战士们和各分队的指挥员们向我报告:上甘岭前沿的战斗准备工作,都
-
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粹,能校灵均死几多?
-
其一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其二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 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子夜歌》是晋和南朝吴声歌曲——长江下
-
宋词典故·枕流漱石 【出典】 《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枕流漱石’。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释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远去离开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自己离去的诗句,描写离别的古诗词,形容自己离去的诗句。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滟影, 在我的心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1],浪淘风簸自天涯[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注释】[1]九曲:自古相
-
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亦应不得多年听,未教成时已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