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乐府·杂曲歌辞《西洲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南朝乐府·杂曲歌辞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题解乐府诗集把西洲曲归入“杂曲歌辞”,对这首诗的产生时代和具体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乐府诗集和古诗纪视其为时代不详的“古辞”,玉台新咏以为作者是江淹(但宋本未载),诗镜以为作者是梁武帝萧衍。从内容和风格来看,西洲曲当是经过了文士加工润色的南朝乐府民歌。
简析该诗把作者的叙述和诗中女子的抒情糅和在一起,用洗炼而流畅的语言,在诗情画意中塑造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女子形象。她从白天到夜晚,从春天到秋天,始终念念不忘相爱之人。以至在相会无期的愁苦中,祈求两人能在梦中团聚。诗中运用的“谐音双关”“接字钩句”等手法,正是南朝民歌的特点。
-
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至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我立
-
(周舍同外旦上,云; ) 自家周舍是也。我骑马一世,驴背上失了一脚。我为娶这妇人呵,整整磨了半截舌头,才成得事。如今着这妇人上了轿,我骑了马,离了汴京 ① ,来到郑州。让他轿子在头里走,怕那一般的舍人
-
《周作人喝茶》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周作人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
-
【名句】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语出《诗·大雅·抑》。人们有这样的话:聪明的人也不是没有愚昧的时候。靡:无,没有。哲:聪明。
-
凛凛人言君似雪,我言凛凛雪如君。时人尽怪苏司业,不解将钱与广文。
-
韦庄《秦妇吟》 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髩脚斜,红攒翠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
-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
-
西方格言。是一句古训。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想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以造福子孙后代。一年后,在全国智慧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一部十二卷数十万言的巨著终于完成了。但是,国王仅随意翻了一遍便退回去要求
-
地阔平沙岸,舟虚小洞房。使尘来驿道,城日避乌樯。暑雨留蒸湿,江风借夕凉。行云星隐见,叠浪月光芒。萤鉴缘帷彻,蛛丝罥鬓长。哀筝犹凭几,鸣笛竟沾裳。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妖孽关东
-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出处】唐韦应物《 东郊 》 【意思】杨柳依依,飘散着和煦的春风。青山淡淡,化开了我的思虑。靠着树丛安然清 静地休息一会儿,又沿着小溪优哉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