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人·寄征衣·姚燧》原文与赏析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洛阳人。曾做过翰林学士,以散曲闻名于世。他的散曲思奇语警,言婉词丽。有牧庵集传世。
这支曲子写思妇闺中之苦,抓住“寄衣”事件,表现其处于两难之间的矛盾心情,既贴合人物心境,又新颖别致。
散曲围绕一个“难”字,层层深入地剖析其感情。丈夫外出,久久不归,思念不已。可是丈夫好象无心回家,杳无归期。作为深情的妻子,还是惦念着他,当西风起天转凉后,也就想到他在外无衣御寒,于是就想寄寒衣;转而一想如果把寒衣寄去了,他有了御寒之衣就不想立即回来,岂不是寄衣反会使他一直飘泊在外吗?可是为了促使他回来,就不寄衣服去,这又耽心他在外受寒。她处于“寄与不寄间”的矛盾之中,确是“千万难”。这支曲子取寄衣富有情趣的细节,写她思前想后的思想矛盾,把个思妇微妙复杂的感情写得波纹毕现,源流分明。由此可见,动人之作不在于铺陈繁富,词藻秾丽,而在于写情入微,情真意切。象这支散曲短短四句,也就靠了选材精当,写情熨贴,便楚楚动人了。
-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述不负众望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不负众望的诗词一点要深刻急用==,有没有形容某事物期待很久,推出之后果然不负众望的诗句,描写不负众望的诗词一点要深刻急用==可以不死么。“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
-
徐渭 问之花鸟何为者,独喜萱花到白头。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这一首咏萱草的诗是以一“问”字领起的。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花鸟,为什么人们偏偏喜欢以萱隐喻母亲,并以此祝愿她长寿呢? 这话问得无理
-
古文观止·归有光·沧浪亭记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
-
作者: 赵春芹魏惠明 【原诗】:凤吹声如隔彩霞(1),
-
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应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太华之松千岁青,尝闻其下多茯苓。地灵山秀草木异,往往变化为人形。神仙不欲世人采,覆以云气常冥冥。台郎何年得真诀,服饵既久毛骨清。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瞳明。郡斋政成罇俎乐,高谈日接无俗情。诏书忽下
-
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之曰柏堂。堂与白公居易竹阁相连。属余作二诗以记之。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双干一先神
-
(鲁肃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2〕 小官鲁子敬是也。 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3〕。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4〕,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