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听邻家吹笙》古诗词鉴赏
作者: 赵春芹魏惠明
【原诗】:
凤吹声如隔彩霞(1),不知墙外是谁家(2)。
重门深锁无寻处(3),疑有碧桃千树花(4)。
【原诗作者】:郎士元
【导读入境】:
笙,一种吹奏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高雅,宛如凤鸣。诗篇描写的是诗人听了邻家吹笙高手的一次演奏后,所产生的一种无比美妙的感受。
听,用笙吹奏的乐曲清亮婉转,好像是凤凰在鸣叫。声音如此美妙,就仿佛是地上的凡人隔着云霞倾听天上的仙乐。真不知墙外吹笙的到底是哪一家?那重重的大门紧紧地锁住,也没有办法窥探出究竟,而我敢确定那美妙乐声传来的地方一定是处生长着千株桃花的仙境。
【赏析】:
这首诗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通感”就是把一种感觉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形象,即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法。这首诗就是采用通感修辞法,把奇美绝伦的音乐,描绘得淋漓尽致。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极为清新瑰丽的“隔彩霞”三字,是将听觉感觉转化为视觉印象,使读者对乐声的感觉更真切具体。这里的“彩霞”又与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的许多描摹乐声的视觉形象不同。它并不是说声如“彩霞”,而是说声从彩霞之上来,不是模拟乐声,只是构想了奏乐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笙乐的奇丽和美妙。可见绘写音乐,同用一种修辞格,采用不同形式,可以收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章法谨严,回环中有递进。诗篇第三句紧承第二句,而第四句紧承第三句,又回应首句(从“隔彩霞”到“碧桃千树花”),丝丝入扣,浑然一体。我们通过对天外音乐的遐想,正可窥见诗人对美好事物追求和向往的一片深情。
【思考题】:
用视觉形象描写音乐在古诗还有哪些?除了上文提到的白居易琵琶行和本诗外,你是否还可举出一至两个例子。”
-
看镜有感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一面圆
-
寻常情理中见风致——读陈超君散文集《凤凰于飞》◎王晓静读过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你是生命哪味药》,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细腻温婉的情怀,透
-
名言: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注释: 四句均为意动用法, 如“乐”为以……为乐。夭: 早死。 句意: 不以长寿为快乐,不以短命为悲伤,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迫为可耻。 出处: 《庄子·天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诚信礼让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诚信,礼让,关爱的古诗词或文言句,有关诚信,礼让,关爱的.古诗词文言句,与“诚信”,“礼让”,“关爱”有关的古诗词或文言句都百度。诚信的古诗古文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
-
《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什
《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
-
送子天王图 唐·吴道子作(摹本) 纸本墨笔 纵三五.五厘米 横三三八.一厘米 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像》。无款。卷首隔水有明洪武乙丑(1385)王廉观款。卷尾有楷书《瑞应
-
楚江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縠燕差池。
-
作者: 张如法
-
【注释】: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
-
一 包了满满的一盖帘水饺,在我们老家叫“箍扎”,可是老娘已不能顺畅地吃了。她用筷子钳起一个放下,再钳起一个又放下。放下以后就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