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谔《石梁豹变歌》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石梁豹变歌
香林书院甫成,宜山孙明府更名石梁,而适有文豹来院傍,爲庄备戎格之以献,敬赋。
石梁主人龙水客(2),石梁书院龙谿脉。
一脉斯文千古传(3),主人直逼苏黄格(4)。
黄从苏出远来宜,天遣涪翁作世师(5)。
荣辱都遗谈性命(6),执经满户墨盈池。
妙絶此翁提后觉(7),太守丹霞承此学。
山谷祠崇庙貌新(8),藻句迎神云汉倬(9)。
奇战霞翁矫如龙,绪余及物真治躬。
神游八极不可从(10),至今徒令想流风。
龙谿故业谁还宗。五百年来待岳公。
地因瑞石傍云峰,讲堂寝室搆于中。
石梁名院孙明府(11),识仁名堂石梁主,
识仁堂上识主人,石梁美号堪千古。
经营更有守戎庄,军令公严计日量。
萧尹思恩遥助力,顿教草昧起明光(12)。
三公同事若天使,石梁公得托终始。
此日公来主石梁,喜动诸生随玉趾(13)。
仁风当坐共秋清,时雨更番化欲倾。
主人德爱真君子,献豹何期应此盟。
大夫华国文原蔚,飞将登坛看足贵(14)。
程度还如廉吏操(15),南山雾隐余全未(16)。
休夸勇剽势犹螭(17),却舆丰狐患有皮(18)。
节着羔裘宜用餙,一斑今向管小窥(19)。
石梁歌,歌豹变。
俨然温厉是主人(20),齐鲁至道归书院(21)。
诗词类别:即事感怀
来源:粤西诗载
(1)石梁:书院名。在广西宜山县,早废。
(2)龙水;流经宜山的水名。
(3)斯文: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文,指礼乐制度。后来以斯文指儒士或文人。
(4)苏黄格:宋苏轼和黄庭坚的诗文风格。
(5)涪翁:黄庭坚曾贬涪州别鸶,因自号涪翁。
(6)性命:性理之学。
(7)后觉:孟子,“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8)山谷祠:指黄庭坚(字山谷)的祠庙,在宜山,今废。
(9)云汉倬(zhuó卓):云汉,指天河,倬河。倬,高大,显着诗大雅·云汉:“倬被云汉,昭回于天。”
(10)八极:八方极远的地方。
(11)明府:汉魏以来对太守、刺史(牧尹),皆称府君,或明府君,省称明府。
(12)草昧:蒙昧,原始末开化状态。
(13)玉趾:敬词,犹言贵步。
(14)飞将:指汉李广。史记·李广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15)廉吏操:官吏不贪贜枉法的好品行。
(16)南山雾隐:比喻隐居伏处。列女传:“陶答子化陶三年,名誉不兴。其妻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以远害。’”
(17)勇剽:勇猛轻捷。螭:古代传説的一种动物,蛟龙之属,黄色,无角。
(18)丰狐:大狐。庄子:“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崿巖穴,静也。”
(19)管中窥:管中窥豹,从管子裏看豹。比喻看到的不是全部或整体。晋书·王献之传:“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20)温厉:态度和蔼严肃。论语:“子温而厉。”
(21)齐鲁:春秋战国时,齐、鲁两国都是文化兴盛之地。
张自谔
张自谔(生卒年不详),明代人。万曆三十一年(公元一六○三)举人,官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通判。
朝代:明代
-
哲学著作。六卷。明黄绾撰。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黄绾,字宗贤,号久庵、石龙。生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卒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人。以祖荫入官,授后军
-
南行逾六旬,始下昌乐泷。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东吴。东吴游宦乡,官知自有由。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侬幸无负
-
这首《咏柳》诗,全从所咏的对象着笔,确切地说:咏的是春柳。全诗八句写了柳,也点染上春天的色彩。 开头两句:“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东君,也就是人们乐于歌颂的春之神,他对于杨柳是最钟情的。只要春天的脚步来到了人间,陌头的杨柳,就首先呈现出金黄的颜色,渐渐地由鹅黄成为嫩
-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 ① 害人 ② 。(《孟子·梁惠王下》十五) 注释 ①所以养人者:这里指土地。②人: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译文】 君子不会因为百姓脚下养活他们的土地而使他们受害。 感悟 这
-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君子居不欺乎暗屋,出不践乎邪径,外讷于言而内敏于行,然后身立而名著矣。|什么意思|大
《君子居不欺乎暗屋,出不践乎邪径,外讷于言而内敏于行,然后身立而名著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
中文的“家”,是屋下有一只猪。按发明中国字的仓颉先生的想法,“家”代表性地填进一只豕,除了象形,它的会意和假借的作用更重要——
-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疾风吹猛焰,从根烧到枝。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地虽生尔
-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晨兴奉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