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宫怨·李益》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宫怨·李益》原文与赏析

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李益,字君虞,陇西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有李益集。

穷情极态,有时运用对比,从对立因素的互相映照上,能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李益的宫怨就颇具这方面的显著特色。

这首诗在读者面前推出的是两种不同的环境,对比鲜明,而环境中又有人与人的对比。一、二句写了春色满目,花香四溢,宫内热闹之处,笙歌鸣耳。这里提到的昭阳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所居之宫,借用来指得宠宫人的住地。为了突出这种环境的欢乐景象,将“花”饰以“晴”,显其色彩的艳丽,加之沾着露珠,分外显其光泽的晶莹。诗人巧妙地带出“月明”,既点明了是在夜空透银之下,清晰的见到花朵层叠的媚姿,又指出了就在这个时候,通宵“歌吹”不绝。三、四句写了铜壶滴漏,永无休止,宫内寂静之处,夜长难耐。这里提到的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被幽禁的荒苑,故用“长门”做故实,指不幸宫人要长期在这儿度过孤凄的生活。为了突出这种环境的悲凉气氛,挽转逆折,与昭阳之盛作比:那边是暗香盈殿花弄影,这边是春风不度寒气生,那边是喧歌狂舞觉夜短,这边是凝眸宫漏嫌夜长。古人刻漏计时,晚间在宫禁专用来计时的器具“宫漏”里添一次水,漏声停则表示天明。可是被遗忘在宫隅的宫人的眼里,这一“添”如倾“海水”,那怎么漏得完啊,漏不尽又怎能盼到破晓的晨曦呢! 于是,我们宛然目击到乐声缭绕中的得宠宫人舒展喜眉,而漏声滴滴中的失宠宫人以泪洗面,显出了两者际遇的相殊,地位的有别。景乐人欢,景哀人愁,在环境中更有着情与情的对比。两种环境,两种宫人,两种心情, 一个是乘着春光,承受皇恩,让青春年华生辉, 一个是羁身于深锁春光的冷宫,打发着枯涩的岁月,任青春容颜消褪。因此,一个是心中畅意,欣形于表,一个是心中郁结,欲说无从,两者截然相反的心情神貌,对比得清清楚楚。

全诗题为“宫怨”,却不先从“怨”来用墨,而从“怨”的反面始笔,这正构成了对比。愈是描写得宠之承恩,就愈是衬托了失宠之深怨,也就愈是看出“长门”宫人宫中生涯的可悲。这样,“宫怨”的主题便在相克相生的意义上得到强调,如果自始至终,径直言怨于字里行间,改写成:春到人间,慨叹青春的虚度,把花瓣上缀着的露滴引以为泣,面对明月空照的宫房,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孤寂独坐的哀吟,听着漏声不断,愁思得难能成眠,这虽然也可将“宫怨”表达得切中题意,但率直无余,缺乏耐人寻绎的情致。历来的宫怨诗词,用类似情化自然的手法,如此构思谋篇的比较多见,就得宠与失宠进行对比的角度去代宫人寄怨写恨,又传为名篇佳制的确是罕有。刘皂的长门怨(其一)里的“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这两句诗,仅仅是宫人自身失宠后对曾得宠过的怀想,属纵比,并不如李益将宫人之间的得宠、失宠作横比显得开宏。为了充分发挥对比的作用,诗人含蓄地隐其人而见其人,无一处写人,实际上无一处不在写人,隐其情而见其情,无一处写情,实际上无一处不在写情。或人或情,由境为读者提供了在想象中对比的基础。诗人还极尽夸张,写出了“海水添宫漏”的佳句,托喻深微,说明宫人的怨情深广有如“海水”,无法排遣以“海水”形容水多,不能使“宫漏”滴尽,说明长夜漫漫,宫人的“宫怨”没有尽头!这通过与昭阳之幸的对比,足以称得上是透骨情语。

猜你喜欢
  • 《地头上》鉴赏

    作者: 张培英

  • 白居易《题赠平泉韦徵君拾遗》全诗赏析

    箕颍千年后,唯君得古风。位留丹陛上,身入白云中。躁静心相背,高低迹不同。笼鸡与梁燕,不信有冥鸿。

  • 苏轼《阳关曲 中秋月》全诗鉴赏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作品赏析[注释](1)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

  • 诸葛亮北伐

    【说明】 《通鉴》 卷七十至卷七十三,记载了蜀汉诸葛亮五次北伐战争。 蜀汉北伐曹魏,是三国鼎峙中蜀汉企图摆脱弱小地位和免遭倾覆,而进行的以弱伐强的战争。 经夷陵之战,三国依然鼎峙,但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

  • 李商隐《王昭君》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商隐的《王昭君》和李攀龙的《和聂仪部明妃曲》是两首描写历史上美丽女性的诗歌作品。《王昭君》以唐玄宗的妃子王昭君为主题,描述了她的美丽和痛苦。而《和聂仪部明妃曲》则是以明朝皇帝朱祁镇的宠妃聂仪为原型,描绘了她的忠诚和聪明才智。两首诗在描写女性形象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美丽和优秀女性的赞美,但又有不同之处,体现了不同作者的风格和时代背景。题材相似,风格各异的两首诗,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现了作者们对女性美的追求和讴歌,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历史人物的历史感和文学创作的魅力。

  • 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全诗赏析

    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

  • 李七修《女主播和她的栏目》

    1颁奖晚会上,朱虹云捧着获奖证书一回到座位,就看见包里的手机频频闪亮。她看了一下手机有8个未接电话,都是她的闺蜜兼大学同学王晶晶打来

  • 李白《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全诗赏析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囝一章赏析》

    【注释】:  唐代的闽地(今福建),地主、官僚、富商相勾结,经常掠卖儿童,摧残他们的身体,把他们变为奴隶。《囝》就是这种残酷行为的真实写照。  诗人首先叙述闽童被掠为奴的经过。前三句交代了这种野蛮风俗盛行的地区(闽方)、戕害闽地儿童的凶手(

  • 《往事(一)·七》鉴赏

    作者: 孙荪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