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贺知章》原文与赏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 自号四明犴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 与李白友善。“吴中四士”之一。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这首咏柳诗,是以巧比见长,显其机趣的。巧妙新鲜、形象贴切的比喻,能使许多被描写的对象跃然纸上,永存千古。设譬生动,不仅可以把有形有声的事物描绘得分外动人,而且把无形无声的事物描绘得玲珑剔透。贺知章咏柳,能做到化熟为新,化常为奇,令人似曾相识,却不相识,既没有强取类比的弊病,又没有因袭他人的痕迹,也就是说在推陈出新上使外在的事物披上了璀灿夺目的衣饰,溢彩流光,诗意在比喻中历历可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就用碧玉来比作杨柳,富有鲜丽的色彩,由此可知时令是在早春二月;杨柳满身披着碧玉般的衣衫,就如经过梳妆过一样;它挺立着颀长的躯干,显得十分秀美。由碧玉人们会联想起诗人又用杨柳比作美人,萧绎采莲赋中就有“碧玉小家女”之类的诗句。一个“高”字,现出了美人身段的苗条,婷婷玉立的风姿。
“万条垂下绿丝绦”,“绦”,用丝编织的带子。这句诗紧接上句,是说杨柳在那万千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新叶,状若丝缕般地垂挂着。这里自然不仅仅是在用比喻形容垂柳的迷人意态,更是在借此比喻美人腰肢的婀娜,飘动的垂丝,不就象美人的裙带吗?一个“垂”字,暗示了美人的纤腰随风摇摆的轻盈之态。
全诗的一、二句,写的是柳枝, 比喻已属熨贴,但还称不上是新奇,而三、四句,写的是柳叶, 比喻别出心裁,令人拍案叫绝。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所写,倒有些象剪纸艺术的味道。“谁裁出”是“不知”的故意设问,它承“绿丝绦”而来,而“绿丝绦”与“细叶”呼而应之,环扣锁连得非常紧密。绿茵茵的柳叶,点缀了大自然的春光,它不就象用剪刀剪出的纸画吗?这把剪刀就是春风,一经春风吹拂绿成了一片,怎不令人目迷神夺!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下得出神人化,这里的“不知细叶谁裁出”,“裁”字下得妙无伦比。而尤其是以剪刀喻春风,裁剪出个个细叶,这就新奇有趣了。打比方,喻体和本体之间意念上要求贴切,而在二者的原意上又要求远距,血缘愈远,愈见高妙。“春风”年年见,“剪刀”家家有,二者无形体相近,无性质相同,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因了一个“裁”字,使二者结下了亲缘。柳叶细长,犹如利剪裁出,而恰是春风吹萌,故春风似剪不是取其“形”似,也不是取其“质”象,而是用其能“裁”,这样来作比喻,既出人意外,又纳于理内!无形的春风和有形的剪刀原属常物,一比一联,超出了常套。
比喻是诗人在游目骋怀合理联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具有“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赋)的艺术概括力。好的比喻,能诱发读者去作更广阔的想象,同时能在回味不尽中对描写的事物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贺知章的咏柳,在比喻的“切至为贵”上又另出手眼,说明了他艺术功力的深厚。
-
四十二呵辱自隐四十二呵辱自隐 李翰林宗谔,其父文正公昉,秉政时避嫌远势,出入仆马,与寒士无辨。一日,中路逢文正公,前趋不知其
-
吏满六百石,昔贤辄去之。秩登二千石,今我方罢归。我秩讶已多,我归渐已迟。犹胜尘土下,终老无休期。卧乞百日告,起吟五篇诗。[谓将罢官自咏五首。]朝与府吏别,暮与州民辞。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
-
【提示】 在楚之早期发展中,不过是僻居南方的众多“蛮夷”部族之一。但在鬻熊的领导下,荜路蓝缕、艰苦创业,终于壮大为助周灭商的一支劲旅。到了春秋前期,经过楚武王、文王的惨淡经营,便日益壮大,俨然成为自立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桓宽 《盐铁论·地广》,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七年级下册10首古诗词(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是哪10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下册10首古诗词,内容包括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是哪10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10首,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唐) 体裁:五绝 独坐
-
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
-
【名句】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注释与译文]重持,重新拿起酒杯。两句的意思是:不要说这一杯饯别的酒太微薄,今后恐怕连这样一杯酒也难以共饮了,诗句抒发暮年离别的悲伤,表达出与友人分手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
[唐]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首诗原
-
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红颜老昨日,白发多去年。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时将红袖拂明月,为惜普照之馀晖。影中金鹊飞不灭,台下青鸾思独绝。稿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