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清江引·八不用·冯惟敏》原文与赏析
冯惟敏
乌纱帽,满京城日日抢,全不在贤愚上。新人换旧人,后浪催前浪,谁是谁非不用讲!
这首散曲,描绘了明代后期官场上争权夺位的一片混乱景象,对当时政坛的腐朽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冯惟敏的八不用,共有八首,分别写官帽、官带等八样舆服用物。这首写的是乌纱帽。
乌纱帽,是官职的象征。当了官,就可以有权,有势,有名,有利,因此,在几千年的阶级社会里,乌纱帽,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封侯拜相的荣耀,驱使过多少英雄好汉血染沙场;衣锦还乡的美梦,诱使了多少白面书生痴守寒窗!如果说,这些人由于以自己的血汗和知识而获得一顶乌纱帽尚有某种可原之情的话,那么,冯惟敏笔下的那一班人就只能令人耻笑了。他们也热衷于获得“乌纱帽”,但一不靠战功,二不靠才华,而是靠“抢”!一个“抢”字,绘尽政坛之混乱,骂煞官僚之无耻,无比生动和形象。令人惊异的是,这种哄抢乌纱帽的现象,决非偶尔为之,而是“日日”如此,“满京城”如此——“日日”,从时间上说明这种现象频繁得无以复加,“满京城”,从空间上说明这种现象广泛得无所不至。朝廷内外的各种人物,每日每时无不在抢官做,这是怎样一种荒唐、混乱和可笑的现象啊!诚然,能够伸手去抢乌纱帽的,决不是一般小民百姓。他们或是当权者尚未当官的亲朋好友,想依势夺得一顶乌纱帽戴戴;或是某些野心勃勃的朋党集团,要与另一派决一雌雄;或是拥有相当财富和势力的土豪,企图加冕为王——有些人则是头上已有乌纱帽,只因嫌小,要抢大的,等等。总之,这只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事情。乌纱帽既然可以“抢”, 自然就顾不上德才和能力了,依靠的必然是势力和手段,所以,作者十分愤慨地指出:“全不在贤愚上。”当时官场的腐败,达到了多么惊人的程度!
散曲的后半部分,讽刺政坛上人事频频更迭的不正常现象。抢官做的结果,必然带来政局的动荡。“新人换旧人,后浪催前浪”,便是对那种动荡不安的政局所作的嘲讽。今天你把我拉下马,明天我把你推下台,你争我夺,无休无止,这就是当时官场上的情景。红楼梦的“好了歌解”有词云:“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看来,明代后期的争权斗争比红楼梦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等不得“你方唱罢”,“我”就“登场”了。至于上台的与下台的,到底谁是谁非,那是没法说清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是非标准,有的只是各自的利害得失。对于这种走马灯式的人事变化,作者用“新人换旧人,后浪催前浪”来描述,极为幽默。本来,年轻的一代接替年老的一代,新生事物代替陈旧事物,这是正常规律,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然而,作者此处并不是用其原意。“新人”不是指新的一代,而是指刚刚抢到乌纱帽的人们;“后浪”也不是比喻新生事物,而是指在争权斗争中又一次涌过来的人群。作者故意用“新人”和“后浪”这些反话来形容他们,是对他们的嘲笑和讽刺。
这首散曲,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明代官场的混乱和腐败;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勾画了封建官僚的厚颜和无耻,让读者从这幅图画中,既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荒唐和可笑,又增长了见识,是一首很有意义的作品。
-
【注释】:北师来(叶),东海追,四十八王皆不归。
-
注解:《芳华》小说讲述了世纪年代,一群从大江南北招募而来进入部队文工团的少男少女所经历的残酷的青春、隐忍的爱情和坎坷的人生。
-
绣帏睡起。残妆浅,无绪匀红补翠。藻井凝尘,金梯铺藓,寂寞凤楼十二。风絮纷纷,烟芜苒苒,永日画阑,沉吟独倚。望远行,南陌春残悄归骑。凝睇。消遣离愁无计。但暗掷、金钗买醉。对好景、空饮香醪,争奈转添珠泪。
-
古文观止·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 昌国君乐毅为
-
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烟岚随遍览,踏屐走双龙。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绘了一幅安静而寂静的山林景象,人们离开后,只留下回音回荡。接着景色回到深林中,阳光再次照在青苔上。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寓意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留恋之情。全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迷恋与赞美之情,展示了王维的独特才华和对生命的热爱。
-
《君子所贵乎道,求之身而已;言、行、动皆本诸身之道,立其本而中和致,乃可以制礼作乐.
《君子所贵乎道,求之身而已;言、行、动皆本诸身之道,立其本而中和致,乃可以制礼作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
-
抵巇第四题解抵,本义是击、接触,可引申为处理、利用。颜师古注解曰:“抵,击也。陒,毁也。言因事形势而击毁之也。”巇,本义是险峻、险
-
[清] 刘 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②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③ 。室有洼 ④ ,径尺 ⑤ ,浸淫日广 ⑥ 。每履之,足苦踬焉 ⑦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
-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将士们不肯前进毫无办法,要求处死杨玉环这一祸水红颜 【鉴赏】六军行至马嵬坡时,不再继续前进,要求处死杨玉环这一祸 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