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1]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
我欲乘风归去[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
【注释】
[1]把:端着。
[2]何年:哪一年,指作者忘记了时间。
[3]乘风归去:暗含忘掉一切的意思。
[4]绮(qǐ)户:雕花的门窗。无眠:指不能入睡的人。
[5]婵娟:指代月色。
【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均取得突出的成就。他不仅是当时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也是宋代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一名篇。整首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灵魂载体,却时时刻刻切合人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的上片以反问的语气出现,笔力高妙。词的破题便将屈原天问和李白把酒问月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明月何时,把酒问天,个中自有一股怫郁不平之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宫阙本是虚无缥缈之物,在东坡笔下则若有其事,今夕何年,其中无限感慨,将东坡出世入世,仕隐抉择上的自我徘徊或无奈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这里东坡将关于月亮的传说——“广寒清虚之府”——形象化,尘世多污尘,难寻清静地,虽然东坡想要以出世之心脱离烦嚣,而入世之情依然炽热,东坡是矛盾的,正是这种矛盾的冲撞才将词的感情表达一步步推向高潮。“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琼楼玉宇虽好,尚有高处畏寒之感,明月之下,大醉而舞,此情此景,恐怕这人间与天上别无二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化写实为写意,以景物入情思。下片起首三句看起来是在写月光照人,孤寂无眠,实际上是将感情的抒发愈转愈下,“自成妙谛”。明月千里,昆玉两处,月既照人之无眠,又照无眠之人,二意兼之,顿挫流丽。“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东坡明里写恼恨月之照人,实则说月缺为有恨,月圆应无恨,尚使人圆月缺,自当无恨;月圆人分,圆月有恨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上句已说人事,此句更将人事步步深入,以“别时圆”起兴。人之悲欢离合较之月的圆缺阴晴本无差别,千古如斯,万古如斯,原本让人感到悲伤之际,突然掉转笔锋,将情感的成分抹杀,而将理智的认识发扬开来,怨愁一转而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由上文的旷达更转入一种超脱之中。东坡在此向所有的亲友尤其是自己的弟弟子由发出了真挚的祝福和安慰,在此明月夜,乡心处处同。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这首词仿佛是词人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南宋学者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钱良择:塞外纪略(节选) 钱良择初三日甲戌,天晴无风,山行竟日。石路崎岖,时蹶马足。两峰壁立,中为通衢。愈登愈高,不知其所止极。十五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秦楼月①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②,罗帏暗淡灯花结③。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释] ①秦楼月:据传李白始
-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①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②。 狂
-
作者: 庄朝用 【原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
-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
《君子莫进于学,莫止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莫进于学,莫止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二程集·论学篇》,治学禁忌类名言句
-
【原题】:胡德辉郎中由礼部出守桐庐同舍取令狐楚移石几回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之句字分为韵某分赋移字
-
《连城》是《聊斋志异》描写爱情的优秀篇章之一。这篇小说突破了“一见钟情”、“郎才女貌”、“男女欢恋”的旧有框架,把爱情建立在互为“知己”的基础上,热情歌颂男女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倾心相爱,生死不
-
昔(余)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为余开宴。沉醉归驿亭,似醒,见二女子在旁,惊非我有也。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特令二乐妓侍寝。”且醉中之作,都不记忆。明旦,修状启陈谢,杜公亦优容之,何施面目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