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石灰吟

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1],

烈火焚烧若等闲[2]。

粉身碎骨浑[3]不怕,

要留清白[4]在人间。

【注释】

[1]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非常艰难。锤:用锤子打击。凿:开凿。出深山:意思是说石灰石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

[2]等闲:平常。

[3]浑:全,整个儿。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人的高洁品格。

【作者】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廉洁奉公,正直不阿。他的诗作内容一方面是关心人民疾苦,反对侵略战争;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坚贞的情操。其语言简洁明白。有于忠肃集。

【赏析】

这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该作品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闻名遐迩,脍炙人口。

此诗借咏叹石灰石粉身碎骨留取清白的品格,来抒发自己的高洁志向。起句写石灰石历经千锤万凿,才得以问世,比喻自己的文才武功是长期修养而成的。次句借石灰石在烈火中经受冶炼的情景和“若等闲”的从容不迫,暗喻面对险恶的宦海仕途,能镇定沉着经受考验,坚持高洁的品行。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石灰石不惧烈火,烧制成石灰粉的情景,用石灰在使用过程中的必然结局和无私奉献精神,来抒发自己以身报国、不谋私利的情怀。最后一句借石灰的清白,以“要留清白在人间”作结,表明自己为国为民建功立业,要坚守洁白无瑕的志向。

这首外表句句写石灰、内在字字写自己的咏物诗,成为托物言志的典范之作。石灰的洁白,是最基本的特性,而只有它自己的粉身碎骨,才能为人们所用,有益于人间。诗人借对石灰的赞美,表达自己的心声。诗虽然质朴如白话,但是十分形象传神,每一句都有深刻寓意,都是诗人追慕神往的境界,同时在传达一个震撼人心的心声: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能够像石灰一样有益人间又洁白无污、品质高尚,纵然经受多少磨炼,以致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

猜你喜欢
  •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名言: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注释: 烦: 繁琐。 句意: 治理国家的大政不能繁琐, 一繁琐就会引起混乱; 治理国家具体的小事不可怠惰, 一怠惰就会使这些事荒废。 出处

  • 课标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哪些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课标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哪些古诗,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诗加注释),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是哪几首。新华书店有<<;小学生必背古诗>>;可供参考一年级(掌握前7首)1.江南/汉乐府民歌2.敕勒歌/北朝民歌3.古朗月行/ (唐)李

  • 忍学《孝之忍第十九》译文与赏析

    孝之忍第十九孝之忍第十九 父母之恩与天地等。人子事亲,存乎孝敬,怡声下气,昏定晨省。 难莫难于舜之为子,焚廪掩井,欲置之死,耕

  • 古诗词的背诵与应用的意义(为什么要背诵古诗,背诵古诗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的背诵与应用的意义,内容包括为什么要背诵古诗,背诵古诗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与作用,背诵古诗的好处。阅读量、背诵古诗文,其目的是要夯实我们古诗文的基础,有一定量的积累,达到提高鉴赏古诗文能力的目的,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

  • 有关于奉献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题解析 [解题]奉献(devotion),是一种舍己利人的高尚情操。奉献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奉献,是一种道德情操;奉献,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奉献,还可以是一种崇高的理想。 [析题]奉献,是心灵深处涌现的

  • 寓言“邯郸学步”注释、翻译和解说

    寿陵 ① 余子之学行于邯郸 ②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 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注释】 ①寿陵:燕国地名。②邯郸: 赵国国都,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城周达数十里。 【意译】 有个寿陵少

  • 左思《蜀都赋(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左思:蜀都赋(节选) 左思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陆所凑,兼六

  • 杜甫《哭韦大夫之晋》全诗赏析

    凄怆郇瑕色,差池弱冠年。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台阁黄图里,簪裾紫盖边。尊荣真不忝,端雅独翛然。贡喜音容间,冯招病疾缠。南过骇仓卒,北思悄联绵。鵩鸟长沙讳,犀牛蜀郡怜。素车犹恸哭,宝剑谷高悬。汉道中兴

  • 《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第 一 章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

  • 左传全集《王孙满对楚子》原文赏析与注解

    王孙满对楚子 (宣公三年) 【题解】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力量衰微,楚庄王仗着兵势,飞扬跋扈,问鼎周朝(夏商周三代借以九鼎为传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