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王建》原文与赏析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首诗写新嫁娘试作羹汤侍奉婆婆的表现,表现了新娘的孝顺、灵巧和谨慎小心。诗人本无意于说理,可是按理作文,能使人从中悟出事理。
古代习俗,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要下厨房作饭菜,奉侍公婆,既为考核新媳妇的手艺,也是培养其孝敬之心。这位新嫁娘遵俗,也是“三日入厨下”,她勤劳谨慎,作羹汤之前先“洗手”,作好之后“先遣小姑尝”,既注意洁净,又考虑口味。她是初来乍到,不明瞭公婆的口味,叫长期生活在这家庭中的小姑尝一下,然后酌定咸淡。诗写出了新娘手艺的精和用心的细。
这首诗给人以启示:要作好一件事,必须掌握对方的“食性”,才能投合对方的好恶,获得好的效果。如果不尊重客观,只凭主观办事,不但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会事与愿违。要了解对方的“食性”,除了直接接触,从实践中了解外,那也可从间接方面了解,“先遣小姑尝”就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对于涉世未深的人来说,虚心向有经验的人讨教,也是避免走弯路或碰壁的好办、法。
诗本意于说理,因按人情事理写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含理于事,也就使人觉得形象生动,情趣盎然,理性很强。王建很长于以事说理,这首诗堪称代表。
-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摘莲花,今渠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
-
邓公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骢大宛种。夙昔传闻思一见,牵来左右神皆竦。雄姿逸态何崷崒,顾影骄嘶自矜宠。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骏碨礌连钱动。朝来久试华轩下,未觉千金满高价。赤汗微生白雪毛,银鞍却覆香罗帕。卿家旧赐
-
李群玉 锦衣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鸂鶒,是一种水鸟,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经常雌雄相随,共宿、并游、同飞,历来为诗人们所瞩目。从刘宋谢惠连《鸂鶒赋》、萧齐谢眺《
-
一小雪节气,天暖阳媚,与苏驱车去了沙湖湿地。几年前,我曾到过这个地方。那时正值盛夏,柳绿苇高。苇林中间一小片水塘,岸边的甬路上几多
-
一2015年3月22日,星期六。这一天,温暖和煦,阳光普照。济宁市霍家街小学五年级学生唐树榛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位于凫山脚下邹城市的
-
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捡名看。
-
【原题】:自永康还连日又告旱恳祈勤恪初四五日再得甘注农畴无高下沛然沾渥因赋绝句志喜
-
【3938】规模(﹝英﹞杰弗里•韦斯特著,张培译,中信出版社,40 9万字,2018年6月第1版,98元)△共10个部分:①大背景;②万物的尺度、规
-
【原题】:上宪使张郎中寿借西山集中甲申秋所赋雨荷诗韵
-
郁达夫和老舍《黄鹤楼》诗文艺界抗敌协会同仁宴聚武昌,仆因亊缺席,因用老舍韵赋呈在座诸公。明月清风庾亮楼,山河举目涕新流。一成有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