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怨·司马札》原文与赏析
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司马札,大中时人。一生追求功名而不成。其诗对农民疾苦有所反映。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这是一首没有出现宫女形象的宫怨诗。但隐其人物却能见其人物,诗人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烘托、暗示出了宫女的愁怨之情,此所谓:景为情谋,情为主,景为宾。而以由内至外触发出来的移情于景,则是在形象的间接性,即“隐”上去激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出意境的。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这开头两句诗,引人注目的是“满宫愁”三个字。若没有这三个字,那杨柳堆烟似地笼罩着装饰华丽的宫楼,黄莺在晨曦中清脆地啼叫起来,岂不是一幅令人游冶赏春的乐景吗?然而,这儿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倍增其哀。“满宫愁”,自有人物在,指那些宫女们被长期幽禁在冷宫里长恨无欢。这样,乐景染上了哀情,其景在她们的眼里也就幻化为哀了。“柳色参差”,一可见到细长的宫柳其色彩的有明有暗,二可见到它枝叶的繁茂浓密,三可见到它摇曳的妩媚之态。“晓莺啼送”,一有悦耳动心的声音,二有黄莺鸣翠柳的春意,三有天刚破晓后的清幽的气氛。这些富于象征性的自然景物,一灌注进了人的感情,就揉合了情虚而景实,情内而景外的界限,完全会使景情化。客观的景,对宫女们来说,所引起的主观感觉——是一种心无所归宿,灵无所皈依的孤独感觉,是一种春色恼人的寂寞寥落的感觉。杨柳的重重掩映着画楼,愈显得宫门深闭,黄莺的声声啼鸣于清晨,愈显得禁苑沉静,于是不管春光多么明媚,也不会给她们以美好的感受,相反地却教人愁肠百结!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这三、四句诗,是前两句诗写宫女之怨的深化,表现出如杜甫诗中所说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情境。季节的变易常常容易惹出人对自己韶华的比照来,因此暮春残红象征着宫女青春虚掷的哀怨。一年又一年,宫花零落,喻比春光的流逝,也喻比宫女红颜的消褪。“无人见”,表写深宫的与世隔绝,意写宫女被遗忘在宫隅的凄惨。宫女的命运就象落花般令人可怜啊!诗人由落花,过渡到再笔涉流水,意思又推进一层。飘落的花瓣,入御沟随流水逝去,这象征着宫女无计留春的怅恨,亦即宫女一任自己的青春白白地消磨掉,愁情万端。“空”,含有这些宫女枉过了一生的寄寓,也含有这些宫女内心空虚得无以复加的蕴意。落花流水春去也,她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走的是这样一条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的道路!可叹的是见落花而悲身世,见流水而生怨情,却没有人懂得与理解她们的痛苦!正如明代唐汝询唐诗解所说:“因想己容色凋谢而人莫知,正如花之湮灭沟中耳!”
全诗情辞并茂,托喻深微,细加品味,就能消融去字面上的轻雾,一览其胜。这实在是值得称许的佳作。
-
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自有园公紫芝侣,仍追少傅赤松游。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更接东山文酒会,始知江左未风流。
-
《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朱熹 《近思录》,治学禁忌类名言句子
-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
杨妃井 西子浣遗石,昭君生有村。 香泉红泪在,曾照马嵬魂。诗词类别:即事感怀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周志勋周志勋,广
-
我与文雄别,胡然邑吏归。贤人安下位,鸷鸟欲卑飞。激节轻华冕,移官殉彩衣。羡君行乐处,从此拜庭闱。
-
【名句】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己 语出《战国策·韩策三》。在深夜走路的人可以不做坏事,但不能让狗不冲着他吼叫。比喻人可以不做坏事,但不能令人不议论他。宵行:夜行,走夜路。为奸:做坏事。吠己:冲
-
皇耆其武,于溵于淮。既巾乃车,环蔡具来。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皇咨于度,惟汝一德。旷诛四纪,其徯汝克。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釐。度拜稽首,庙于元龟。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
动心忍性【原典】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①:“玉者,温润之物,若将两块玉来相磨,必磨不成。”须是得他个粗矿底物,方磨得出。譬如
-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1168年,辛弃疾到建康,也就是江苏南京当通判。建康是长江下游的重镇,素有“钟阜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有一天,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