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无信义率下,下亦以伪应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既无信义率下①,下亦以伪应之②。
【注释】①率下:为下级的表率。②伪应之:以欺诈而对付。
【释义】既然上级没有信义可以作为下级的表率,下级也同样会以欺诈的手段来对付他。
【点评】上级的言行最为重要,一旦失信,影响的范围将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陆贽翰苑集·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缘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
-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余杭,始皇所舍舟也。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
-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
-
五妈的嘴并不是豁嘴、兔唇或缺了几颗牙齿,是她说话时常把不住调门,弄出不少事端。为此,五妈没少挨五叔的拳头。五叔的拳头砸下去之后,五
-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 》 杜甫在成都留住了五年,梓州一年,辗转从云安来到夔州。这是杂写风物的夔州歌十绝句中的第一首。杜甫所以南奔,一是由于当时剑南节度使严武已死,自己失去了依傍,加上当地叛乱又起,刀光
-
《当代散文作品·内蒙访古》简析 翦伯赞著。发表于1961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收于《散文特写选(1949—1979)》。作者于1961年至内蒙进行了近两个月的访问。并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用六个小
-
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今日知音一留听,是君心事不平时。
-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历经艰险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历尽艰辛终于成功的诗句,描写历尽艰辛终获成功的诗句,形容历尽艰辛终于成功的诗句。按照你的要求我推荐一下:《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
-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语出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南宋王灼《碧鸡漫志》亦谓: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