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剑虽利①,不厉②不断③;材虽美④,不学不高。
【注释】①利:锋利。②厉:通“砺”,磨。③断:砍断东西。④美:精美。
【释义】宝剑虽然锋利,但如果不磨砺它就不能砍断东西;人的才能虽然很好,但如果不学习,他的才能就不会很高。
【点评】不断学习,对于提高人的才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韩婴韩诗外传
-
【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处】唐杜牧《 秋夕 》 【意思】宫女手执一把轻罗小扇,扑赶着在夜色中游荡的流萤。 【鉴赏】秋天清凉的夜里,深宫中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轻罗制成的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原诗
-
步湘州藏春园主人元韵① 鸟啼铃语梦常萦, 闲立花阴盼嫩晴②。 怵目飞红随蝶舞, 关心茸碧绕阶生③。 天于绝代偏多妒, 时至将离倍有情④。 最是令人愁不解, 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 金屋何时
-
马叙伦 “三”字尤应三笔殊,须知莫类算盘珠; 纵教举世无人赏,付与名山亦自娱。 马叙伦(1884—1970),字夷初,一作彝初,号寒香、石屋老人,别署啸天生,浙江余杭人。现代著名的民主人士、学者。同盟
-
马戴的《出塞词》和王昌龄的《出塞》两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马戴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抒发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而王昌龄则以“戍楼西顶望,临风独自凄”展示了边塞风光下的辛酸与疲惫。两位诗人通过字里行间,使人们感受到战乱的阴影下的边塞风情。两首诗虽有不同的立意,但都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引起了人们对于边疆及战争问题的思考。
-
此篇为行役塞上之作。词中抒发了关塞行役中的“边愁”及词人的兴亡之感。 词作由冷冷水声起兴。用“冷冷”形容流水的清脆悠扬,自是十分精当,化用了陆机《招隐诗》中的名句“山溜何冷泠,飞泉漱鸣玉”,也就十分自然。然而唐刘长卿曾作过一首《听弹
-
苏轼的《书上元夜游》描述了他在元夜的夜晚来到书房,通过窗户欣赏到了美丽的园林景色。作者通过具体描绘了园林中的各种细节,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在文章的结尾,苏轼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之情。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
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子里的花儿,不像以前开得那样热烈,那样艳丽。 小时候的天空,屋前屋后,山上山下,河畔溪边,一片片菜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牧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上一句:紧把双眉皱不开。
下一句:泪湿罗巾梦不成。
翻译:
那商人的女子并不知晓失去国家的悲哀,她隔着江水依旧歌唱着后庭花。
其上一句:她紧紧皱着双眉无法舒展。
其下一句:她的眼泪湿透了薄纱巾,梦想破碎不再实现。
【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处】唐& -
国学名句“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出处和解释
【名句】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语出《列子·杨朱》。可以吞没一只船的大鱼,不在江河的支流中游泳;鸿鹄翱翔在万里高空,不栖止于污浊的水塘旁边。比喻英雄人物志向远大,秉性高洁。吞舟之鱼:形
-
八上语文第13课及古诗词考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上语文古诗重点是什么)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上语文第13课及古诗词考点,内容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上语文古诗重点是什么,8上古诗文知识点(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后古诗重点句+赏析。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