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刚健中正之德,而诚信充实于中,中实有孚也,有孚则光明而能亨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
【名句】有刚健①中正②之德,而诚信充实于中③,中实④有孚⑤也,有孚则光明而能亨通⑥。
【注释】①刚健:刚强有力。②中正:公正,不偏不倚。③中:心中。④中实:心中充实。⑤孚:信誉。⑥亨通:顺畅。
【释义】具有刚强有力公正的德行,心中充满诚信的信念,心中充实就会有信誉,有信誉则前途光明事事顺畅。
【点评】诚信的观念一定要牢牢地树立在心中,这样才能获得刚健公正之德行。
参考文献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卷八
-
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 “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 ① ,曰: “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 “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
-
作者: 曹植 【原文】:倚高台之曲嵎(yú),处幽僻之
-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拙退是其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品赏析【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
-
汉文帝十三年除肉刑诏 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
-
《杭影》苏堤钟晓渡残桥,曲院荷晖送幻潮。媚眼双峰云倒插,韬光孤海日横遥;蓝天白雁刀千把,绿水银杨柳万条。九里浙涛秋醉我,六和花港石歌樵!
-
孟子曰:“今 ① 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一) 注释 ①今:现在。 【译文】 孟子说:“现在大王你能做到与百姓同乐,那你就可以因行王道而一统天下了。” 感悟 与百姓同乐,不可流于形
-
【注释】: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