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圣王为法,先抚字而后催科,重教化而缓刑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昔圣王为法①,先抚字②而后催科③,重教化而缓④刑罚。
【注释】①为法:制定政策。②抚字:安抚,抚慰。③催科:征收赋税徭役。④缓:放宽。
【释义】往昔前代圣明的君主制定政策时,都是将对百姓的安抚放在首位,将征收赋税徭役放在次要的地位,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而放宽刑罚。
【点评】重视教化是我国历代政府都一再强调的政策。
参考文献
刘宗周刘蕺山集卷三请恤畿辅凋残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推荐出塞徐锡麟古诗词及理由,内容包括求清·徐锡麟《出塞》全诗,出塞徐锦麟古诗,《出塞》徐锡麟,解读。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①,誓灭胡奴出玉关②。只解沙场为国死③,何须马革裹尸还④。【简注】①大刀环:环与还音近,古人用作还乡的隐
-
【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注释与译文]这是称赞韦太守文章写得清新自然的诗句,大意是:你的文章就象刚出清水的荷花,明媚自然,摒弃一切雕琢。诗句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见解。后人常用以称道清新自然的作品。
-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
-
古歌谣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这是一首原始祭歌。东汉戴圣《礼记
-
聚散随缘,勿忘心安经历了世事变迁,我们终于明白,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修得白首同心;亦不是所有的友情,都能求得美好圆满。人生,就是一
-
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家居虽获落,眷属幸团圆。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
-
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云从四岳起,水向百城流。幽意随登陟,嘉言即献酬。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
-
哭刘蕡 李商隐 路有论冤谪, 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 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 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 春雪满黄陵。 李商隐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咏棉花,内容包括古时棉花诗句,描写棉花的古诗,描写棉花的诗句。关于棉花的古诗有:《棉花》银光点染兆年丰,万顷星摇似雪融.素裹群芳谁竞暖,轻身入被蔽时穷.2、《棉花》迎风袅袅笑年丰,玉蕾轻舒乐自融.不
-
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语出《战国策·赵策一》。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侠士名叫豫让。他先后投奔大贵族范氏和中行氏,可这两人都不重用他,只把他当作一般的食客看待。于是豫让离开他们,来到另一个贵族智伯那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