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用储蓄,以备凶灾。|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节用储蓄,以备凶①灾。
【注释】①凶:荒年。
【释义】节约费用,经常储蓄,以防备灾荒之年。
【点评】储粮备荒,是我国古代历朝都推行的一项政策。
参考文献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
-
【4317】未来三十年:新时代的改革关键问题(郑永年著,中信出版社,24万字,2018年9月第2版,58元)7章:[1]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2]改
-
杨万里野菊荒苔各铸钱, 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 只买清愁不买田。善于从日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太公张君景相孺人李君逢吉之碑文》(魏其江)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太公张君景相孺人李君逢吉之碑文》(魏其江)
-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出处】唐刘长卿《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意思】江上明月高照一群群北雁飞过,淮南落叶凋零楚山也似乎增多。 【全诗】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
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岁,验之皆信。]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鲲鹏鳞羽多?[齐物也。]
-
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名言: 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句意: 事情的成功, 并不是成在成功那一天, 因为一定有一个起因; 祸乱的暴发, 不是发生于暴发的那一天里, 也必定有
-
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
山花夹径幽,古甃生苔涩。胡床理事馀,玉琴承露湿。朝与诗人赏,夜携禅客入。自是尘外踪,无令吏趋急。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