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家太平之基本者,莫急于人材;养天下人材之成就者,莫先于庠序。|什么意思|大意|注
【名句】立国家太平之基本①者,莫急于人材;养②天下人材之成就者,莫先于庠序③。
【注释】①基本:基础,根本。②养:教育。③庠序:学校。
【释义】想要奠定国家太平的基础,最急需的莫过于人才;教育天下之人使其成才的,莫过于先建学校。
【点评】将国家太平之基与加强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了,可见教育是多么地重要。
参考文献
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七十九上哲宗乞择名师主太学
-
我是山东人,在南方求学的四年生涯中,那年暑假的经历是我一生中最珍贵和难忘的。学校在赣南,离家乡有上千公里。当时家里穷,每年的寒暑季
-
前一些时,上海的官绅为太炎先生开追悼会,赴会者不满百人,遂在寂寞中闭幕,于是有人慨叹,以为青年们对于本国的学者,竟不如对于外国的高尔基的热诚。这慨叹其实是不得当的。官绅集会,一向为小民所不敢到;况且高
-
“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感时义愤”类的诗句。 穷者不要向富贵人家诉苦,以求同情与施舍,富贵者整天沉溺于
-
去奢泰,崇节俭,奖忠贞,谨征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去奢泰,崇节俭,奖忠贞,谨征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张俊山
-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赵翼因广州谳狱旧案部议降一级调用,他于是以老母年高为辞,由广西弃官归乡,次年自常德经洞庭湖入长江,经过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遂写下这首吊古伤今、抒怀遣兴之作。
-
明·汤显祖2寄吴中曲论良是3。“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也”,此语大可轩渠4。凡文以
-
勾芒司节令,鹑火中星规。广陌消尘雾,重城集宴嬉。仙韶闻玉琯,实焰列琼枝。万国同嘉会,胥庭即此时。
-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作品赏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