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无常师,主善者为师。|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德无常师①,主善者②为师。
【注释】①常师:固定的老师。②主善者:品德高尚者。
【释义】学习德义没有固定的老师,凡品德高尚者都可以成为老师。
【点评】这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提出的主张。
参考文献
朱子语类卷七十九
-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莫惜金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校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
下官才不旷俗,宠不动时〔2〕。充帝王之万姓,预乾坤之一物〔3〕。早师《周礼》,偶爱儒
-
一吏人犯赃致罪,遇赦获免,因自誓以后再接人钱财,手当生恶疮。未久有一人讼者,馈钞求胜。吏思立誓之故,难以手接,顷之则思曰:“你既如此殷勤,且权放在我靴筒里。” ——《广笑府》 【意译】 有一个官吏由于
-
这是一首入律的七言古风,全诗十二行,以韵脚转换为标志,分为三层。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这两个比喻句,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一机杼。“捣麝成尘”、“拗莲作寸”,显示所受戕害凌迟之难忍。但尽管如此,
-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
-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惜时贵学”类的诗句。 趁青春年少应当奋发向上,谁能使青春常在呢?人的青春年华只是瞬间的闪耀,莫
-
作者: 韩梅村 【本书体例】
-
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
但见岩前砧,谁闻月下杵。金文与铁色,璨璨知千古。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
【原题】:仲本索归甚遽前诗送行言之不足见示和篇览之益用慨然再用前韵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