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道听途说,德①之弃也。
【注释】①德:指有道德的人。
【释义】道听途说,是有道德的人所坚决摒弃的。
【点评】以道听途说为据,是治学者的大忌。
参考文献
论语·阳货
-
周德清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
人的一生是不是都在藏?藏缺点,藏短处,藏忧伤,藏苦痛,藏自己的短板……可总有一些是藏不住的。有一位文友,发了一个链接给我,是一位残
-
苏轼 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而有征。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
-
田汉重游扬州十访扬州卅载中,几回京口夕阳红。听箫最爱西湖瘦,试剑何如北固雄。此日金焦拳击岸,当时青白锦包龙。长江千古浓如乳,哺育吾
-
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
-
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想起你想你的时候心中便涌来阵阵酸楚我不知道这是思念亦或是什么原本思考着的大脑也会在这一刻完全停滞专心地用来想
-
北周·庾信 榆关断音信, 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 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 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 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 青山望断河。 〔榆关〕战国时关名,在今陕西榆林东。诗中用以代指
-
苏子瞻游桓山记 元丰二年正月己亥晦,春服既成,从二三子游于泗之上。登桓山,入石室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人样样都变,唯独“乡音未改”,可见语音的顽固性。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 吴语的最基本特征是塞音、塞擦音三分,现代汉语只有两分。所谓塞音、塞擦音,用传
-
【原题】:子瞻再和前篇非惟格韵高绝而语意邓重相与甚厚因复用韵答谢之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