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苏轼《书生入官库》原文|赏析|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苏轼《书生入官库》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

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信而有征。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纪,夫人见大练,以为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聊为好事者一笑。永叔常言:孟郊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纵使堪织,能得多少?

东坡一生中,“闲来无事”的时光颇有几许,随笔所记平日耳闻目睹的俗传轶事,“聊以一笑”,成了他散文写作中的一件赏心娱情的快乐事。在这篇以“细思之皆一理”而笔串起来的五则传闻里,东坡跳跃性的游思,即活现东坡以笔娱心、灵动自由的文情。

细品东坡所记五事,俗传杂记的钱、粟、丝三则传说,书生、隐士、诗人的小道消息,权做寒士趣闻,放在一起把玩,则理更近也;而出自所谓正史的练、肉二则官方报道,写的是皇后天子,以皇室轶事一类打量,则其理或更有别意。

寒士趣闻一,记一书生进钱仓金库,对不是包在纸里的银元铜钱意然熟视无睹,不知道金山银山也是能使鬼推磨之物。以此类推引出趣闻二,记大隐士陶渊明子孙满堂,但五谷杂粮却入不敷出,塞进花瓶里的粮食,也时常见底。东坡觉得,粮藏花瓶,难道陶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至于趣闻三,要更正的是:孟郊之诗句实为贾岛的诗句,是东坡误记。诗人用修辞手法,喻青丝白发为编织寒衣的经纬丝线,但落尽满头青丝,又能织就多少御寒之衣呢?诗是好诗,但“饥寒交迫的诗人”的诗外之音,不是很缭绕回旋吗?“身穷诗乃亨”,正其谓也,寒士之趣中的书生、隐士、诗人的“只见树木,不识森林”的“寒士”眼光,不必细思,其“理皆一”,都能自现。这“理皆一”就在于,国不养士,士乃穷,穷则穷轶事辈出。寒士们“孤陋寡闻,一叶障目”,于是就有了书呆子,误以为天下所有的钱,都是包在金纸锡纸里严严实实,埋土三尺,方为命根;官库里漫山堆积的钱宝,却就不知是钱了。这么目光短浅、以己推人,不是因穷,哪来这份“散光加高度近视”?

这种“以己推人,推此及彼”的形而上学,只能算是穷人的形而上学了。手掌上叮当响过铜钱清脆的人,谁个不知“没有金钱万万不能”的绝对真理?虽然金钱不一定万能。有这一个穷书呆子入官库,不识金山银山作为“教材”范本,陶隐士、贾诗人的“瓶中无粟”、“青丝堪织几许寒衣”的感遇慨叹,其理不就不言自明了吗?再想想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天下读书人除了给孝子贤孙留下文海文山外,就连衣、食、住、行都不能自足自保,只能留下这些寒士轶闻,让后来人同情地“聊以一笑”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岂不知茅台秋蟹,是好友挚交的月老乎?惜乎,要是君子斗胆大方一下,余日,那就只能白干就西北风了。

有了穷人的形而上学为参照系,富人的形而上学“以已推人,推此及彼”的道理,就不难明白了。世界上的事,要看个明白,没有比采用正反对比的办法,更简单而又明了的了。

被史学家们引以为豪的“中国正史”,汗牛充栋般地摄录了中国历朝兴衰替代的画面,也抢拍速写了不少皇室天子们的“雅闻轶趣”的镜头。“马后记,夫人见大练,以为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吃肉糜”,东汉时,宫中的人见到直接用粗糙的丝织品做成的衣裙,竟以为是霓裳羽衣,凑近一看,只不过是没缲边的大练丝帛,司空见惯。更有意思的是,晋惠帝竟能“聪明”到反问黄土道上的饥民饿众为什么不回家喝肉粥而在路边挨饿呢?好一个皇上,竟以为皇天后土乃乌托邦,家家莫非肥猪满圈、锦衣满仓,富比真龙天子。形而上学到家了。

“纵使堪织,能织多少?”的确,纵使堪织满头青丝也只能织块补丁,能庇天下寒士乎? 自御都谈不上,怎比丝帛连边也不缲随便穿风光? 陶隐士又何尝不是如此?食丁吃客满堂,粟藏花瓶,你再自嘲幽默,也不比晋惠帝问他的子民,饥荒时为什么不吃肉粥,来得更幽默了。东坡之意,不就在于此吗? 能几笔正反写尽穷人富人的形而上学,实“皆一理”,漫画士不聊生的困厄,舍轼其谁。



猜你喜欢
  • “黜来敏教”的全文和注释

    将军来敏对上官显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2] 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礼用。 [3] 后刘子初选以为太

  • 第二次考试 何为

    著名的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合唱训练班学生中间,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等课目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和音域宽

  • 项廷纪《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清词作鉴赏

    这是一个温馨美好而又感伤无奈的残夜。长夜静静地流逝,快要“流尽”了,此时,花香经过彻夜的酝酿,已到了最芳馨最浓郁的时候

  • 意之所向,虽金石莫隔。|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意之所向,虽金石莫隔。》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苏轼《游宝云寺,得唐彦猷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昼一》全诗鉴赏

    出处荣枯一笑空,十年社燕与秋鸿。谁知白首长河路,还卧当时送客风。 作品赏析【原题】:游宝云寺,得唐彦猷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昼一绝句云︰山雨霏微不满空,画船来往疾轻鸿。谁知独卧朱帘里,一榻无尘四面风"。

  • 《卜算子·袅袅水芝红赏析》

    这是一幅清新、流丽、色彩淡雅的水墨画。词人通过层层点染,步步铺陈,描绘了夏日雨过天霁时水中莲叶荷花的美景。   词的上片通过首句点出所咏之物。   “红”既写荷花颜色之美,同时也写其开放之盛。“袅袅”则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

  • 白居易《病中友人相访》全诗赏析

    卧久不记日,南窗昏复昏。萧条草檐下,寒雀朝夕闻。强扶床前杖,起向庭中行。偶逢故人至,便当一逢迎。移榻就斜日,披裘倚前楹。闲谈胜服药,稍觉有心情。

  • 《陈寔遗盗》名言名句解读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注释】 嗜:贪求、喜好,此处指品尝、食用。 【译文】 遇到路

  • 辛弃疾《减字木兰花》全诗鉴赏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希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出处】唐刘长卿《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 【意思】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全诗】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