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化,非学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学而不化①,非学②也。
【注释】①不化:没有融会贯通。②非学:不是卓有成效的学习。
【释义】学习时没有融会贯通,就不是卓有成效的学习。
【点评】死记硬背是学习中的大忌,融会贯通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杨万里庸言
-
有司空公子 ② ,富贵不齿 ③ ,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 ④ 。顾见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 ⑤ 。公子曰: “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 “欲之贵人。”公子曰: “学《诗》乎?”曰
-
1. 子墨子曰: 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
-
词选笺本。七卷。清查为仁、厉鹗笺。查为仁(1693—1749),字心谷,号莲坡居士。先为浙江人,徙居宛平(今并入北京市)。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家富藏书,工诗,精通词律,有《蔗斋未定稿》、《诗余
-
[唐]鱼玄机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谷梁传》原文鉴赏
-
骆宾王:晦日楚国寺宴序 骆宾王夫天下通交,忘筌蹄者盖寡;人间行乐,共烟霞者几何?群贤挹古人之清风,玩新年之淑景。情均物我,缁衣将素履
-
新上海 清代白话长篇社会谴责小说。六编六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字云翔,号士谔,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成书于清宣统元年(1909)。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宣统上海改良小说社铅印本,藏上
-
【3779】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的中国观(〔日〕山本新等著,吴栓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6万字,2018年2月第1版,30元)△3部分:①对当代
-
初中古诗词重点词语的含义(初中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和做诗词赏析,文言文的技巧)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古诗词重点词语的含义,内容包括初中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和做诗词赏析,文言文的技巧,关于古诗中的'词'的含义即解释,初中学的古诗文中的成语的意思。初中的文言文都是一些基础简单的知识。不要求你弄清太多句式,关键是要多积累一些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比如说:以(把,用来,来,认为,按照)
-
上片首三句“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突兀而来,描写临别时的环境氛围,景象苍茫寥廓,颇有气势。“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这二句自问自答,展开了对襄阳的描写,将遥远的襄阳用变焦镜头拉扯到了读者眼前,空间距离因为抒情的需要在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